美文网首页
《罗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影奖

《罗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影奖

作者: 怪叔叔PAND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2:11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怪叔叔PANDA,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的《怪叔叔PANDA陪你看电影》要带大家看一看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获奖影片《罗马》。

    《罗马》是由阿方索·卡隆执导,雅利扎·阿巴里西奥、玛琳娜·德塔维拉领衔主演的剧情片。首映是在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并且一举拿下了该届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在第91届奥斯卡上更是收获了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三个奖项。

    之所以在这一届那么多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里选了这一部,先来跟大家聊一聊。一来是因为《罗马》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影片让我对电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说实话,在我第一次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甚至觉得故事有些乏味,大量的定景,缓慢的镜头平移,近乎龟速的叙事节奏,都让我提不起劲儿来。

    但是当我在为这一期节目做准备的时候,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了解了很多这部影片背后的故事。

    我又把这部片子看了几次。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体会,每一次都让我更加的佩服导演对于镜头的运用,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确实是非常的优秀。

    很幸运能够遇到这么优秀的电影,让我对于电影,有了新的认识。

    看过我之前影评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对于一个电影的评价,我更多的是专注于电影故事本身。谈一谈对于整部电影在故事叙述上有没有什么问题,故事讲的是不是精彩,再发表一下对故事的看法和感慨。

    这也正好说明了,对于电影,我只是一个门外汉。

    电影是一门艺术,故事只是电影艺术里的一部分。一部好的电影需要一个好的故事,但是一个好的故事却不是一部好电影的全部。

    今天我就借着这部优秀的作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电影新的体会和感受。

    我先把这部作品的故事和一些相关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方便大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首先电影名称《罗马》中的“罗马”并不是指的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这里的“罗马”指的是墨西哥一个叫做“罗马”的社区。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一家,就是生活在“罗马”社区里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阿方索·卡隆既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这部电影的摄影和编剧。

    从电影的内容上来看,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

    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过“电影中90%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而电影中那个最小的孩子就是导演自己。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个中产家庭,以及家庭里抚养导演长大的女佣的故事。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按照剧本拍摄出来,成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那么这一部作品应该参选最佳编剧奖;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靠高超的特效技术制作出来,成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那么这一部作品应该去参选最佳特效奖;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够去参选最佳导演的奖项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这一部影片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镜头语言。

    小说家通过他们的笔来描绘世界,通过笔下的故事来传递情感。

    电影导演通过他们的镜头来记录万物,通过镜头的剪切来表达自我。

    在《罗马》里,导演卡隆,就用他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

    《罗马》采用的是Alexa 65数字黑白摄影,黑白色的镜头一下把我们拉回到了七十年代初,动荡的墨西哥。

    大量的镜头用来记录看似与故事无关的街道,行人。实际上那就是导演童言记忆里生活的样子,也是把我们带入到他记忆里的工具。

    当我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就不自觉的想起了小时候。巷子里叫卖的小贩,自己奔跑过的街道,还有挤满人的公交车。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站在了导演儿时生活的房子里,摄影机成为了我的眼睛,我慢慢的移动着我的视线,看着周遭的一切。

    是女佣在每天早上为每一个人准备早餐;

    是女佣在每天下午为每一间房打扫卫生;

    是女佣在每天晚上把每一盏灯的开关关掉。

    突然你不会在意故事为何进展的这么慢,因为你已经随着导演的镜头进入到了电影里的生活中,而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节奏。

    甚至都不用剧情去做过多的交代,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就已经清晰的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罗马》的另一个优秀之处在于它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而这大量的意象通过导演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来,把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地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

    下面我跟大家来解析一下这部作品里的意象(完全是个人的理解,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要说到几个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意象:飞机和浪。

    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他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成为宇航员,而另一个是成为一个导演。

    我觉得飞机在这部作品里面象征着导演的梦想,影片开头出现的飞机倒影,《虎口脱险》里出现的飞机,《蓝烟火》里的太空戏。

    这里面所有的飞机和宇航员都不是真实的,还包括电影里的“导演”小男孩,他对女佣说,他前世是一名战斗机驾驶员。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也象征着导演的第一个梦想并没有实现。

    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出现的飞机却是真实的飞机,伴随着飞机一起出现的还有那句“献给Libo”这里不仅在呼应开片飞机的倒影,也表示导演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梦想,因为最后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飞机。

    导演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抚养他长大的女佣,仿佛这部电影是他们两人的秘密约定,看的让人心生感动。

    另外一个意象:浪。也是分别在影片开始和最后都出现过。

    只不过开场出现的浪,是清洗地板时,激起的小小的水波。而影片结尾处,女佣冲进的是两米高的巨浪。

    但这两处的浪却又有着相同的含义。都代表着洗刷和净化。前者洗刷的是地面,而后者净化的是女佣的心灵。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看到不会游泳的女佣下水救人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为她们捏了一把汗。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她们经历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不要再给他们伤害了!”。

    导演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慢慢的移动着手上的摄像机,让每一个人物走进画面里来,却已经把每一个观众的心都带到了故事里去了。

    最佳导演奖,我觉得实至名归!

    电影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意象,比如男主人和女主人的车;圣诞节的那场大火;以及女佣圣诞节那天被打碎的酒杯。每一处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他记忆里事物的情感表达。

    除了这部片子的意象表达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让这部片子成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那就是导演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以及从他的镜头里表现出来的他和他周围的人与那个年代的关系。

    我们在谈《流浪地球》小说的时候跟大家分享过,(《流浪地球》看看40亿票房电影的原著讲了啥?!)好的科幻作品讨论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同样的一部好的电影也应该去探讨一些人与事物的关系。

    而《罗马》作为一个回忆式的作品,应该讨论的,或者说最能体现的就是人与时代的关系了。

    影片《罗马》发生的年代在1971年前后,正是墨西哥社会变革的中期,此后的数十年墨西哥动荡不安,一直进行着新自由主义改革。

    而这场变革,对于导演这样的中产家庭而言是怎样的呢?

    他们在餐桌上讨论被杀害的学生,男主人抛弃妻子和孩子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女主人带着孩子们到海边去度假。

    这场变革就好像他们在圣诞聚会后的森林大火,看起来气势汹汹,可是还是轻松的就被他们扑灭了,只留下了一地的泥泞,而其他的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

    而这场变革,对于女佣这样的人群又是怎么样的呢?

    女佣在社会的变革中失去了她的孩子。我不知道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导演的另一个意象。

    在大背景的剧变下,小人物永远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即使是像女佣这样遇到了这么好的一家人,仍然还是逃避不了伤害,而与女佣一样地位的渣男前男友,在社会的变革中沦为了一个工具。试想一下,如果女佣没有这一家人的庇护,那她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遭遇呢?

    看的出导演对于在变革中的这些小人物,有着一种极大的关怀。

    对于当时社会的审视,导演的眼光是冷峻的,对于那个时代下的小人物的命运,导演的感情是热烈的。

    看完这部电影,脑子里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我也是整理了许久,才表达出了一点点。有些地方可能表达的还不够清晰,推荐大家去好好的品一品这部优秀的作品。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部优秀的作品里,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看电影,感受百味人生!这里是怪叔叔PANDA陪你看电影,我们下期再见咯!88!

    豆瓣评分:8.1分 怪叔叔PANDA评分:9分

    怪叔叔PANDA评分纯属个人乐趣,无任何参考意义,望大家见谅。

    喜欢怪叔叔PANDA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关注分享哦!关注头条号“讲故事的怪叔叔PANDA”,会有更多本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解析和电影的精彩片段带给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影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j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