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每天都在成为诱饵效应(decoy effect)的牺牲品。他们每天都看到它,通过它,但却没有意识到。
所以当你和你的约会对象去看晚场的电影,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你在爆米花柜台停下来,准备选一桶美味的奶油爆米花。
比方说,你只看到两种选择:一个3美元的小桶或7美元的大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f32439ef58bc2f7d.jpg)
你选哪一个?
通常情况下,你会选择3美元的小桶——你会认为爆米花里的黄油是不健康的,所以让我们买一个小一点的,而且便宜50%。
“7美元感觉像是一个巨大的敲竹杠,特别是对于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小吃来说。”
但如果给我们另一个选择。
中桶 6.50美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ed8b1e3ae8607aae.png)
突然,平衡完全改变了。你会把你之前不买7美元的为了健康的原因抛之脑后。
你说:“只要50美分,我就能得到一份比中桶更大的爆米花!”
突然之间,7美元让你赚大了。你破产了!
这就是是诱饵效应,你刚刚成为世界上一个非常流行的营销策略的受害者。
小企业到大公司,他们都利用诱饵在定价上改变你的决定,让你花更多的钱。
阅读更多关于诱饵效应的信息:诱饵效应-维基百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38211196bdd72aa5.png)
在市场营销中,诱饵效应(或吸引效应或非对称优势效应)是指消费者在提供了具有非对称优势的第三个选项时,原先两种选择之间的偏好会发生特定变化的现象。 当一个选择在各个方面都不如一个选择时,它是不对称支配的;但是,与另一个选择相比,它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某些方面具有劣势。 换句话说,就决定偏好的特定属性而言,它完全由(即劣于)一种选择所支配,并部分优于其余的选择。当非对称优势的选择存在时,做出最优的选择的消费者会比非对称优势不存在时的比例更高。 因此,非对称优势是一个诱饵,用于增加消费者对最优选择的偏好。
示例
假设有一个包含MP3播放器的待考虑集合(菜单中的选项可供选择)。消费者通常会看到更高的存储容量(Gb)和更低的价格。 一些消费者可能想要一个可以存储更多歌曲的播放器,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想要一个价格较低的播放器。考虑到以上情况,有两种商品可以选购:
考虑集合1
A B
价格 $400 $300
容量 30GB 20GB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者会更喜欢A的更大的存储容量,而另一些消费者更喜欢B的更低的价格。
现在假设有一个新的播放器C,即“诱饵”,被添加到市场上;它比A、“目标”和B-“竞争项”都要贵,而且存储空间比B大,但小于A:
考虑集合 2
A (目标) B (竟争项) C (诱饵)
价格 $400 $300 $450
容量 30GB 20GB 25GB
考虑到更低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大的存储容量,消费者可能会避免购买添加的诱饵C。这导致决定购买A(主要选项)的选择比仅考虑集合1中的两个选择更容易; C通过作为A和B的比较基础来影响消费者偏好。因为A在两个方面都优于C,而B仅比C部分好,所以更多的消费者现在比以前更喜欢A. 因此C是一个诱饵,其唯一目的是增加A的销售额。
丹·阿里利(DanAriely)的另一个例子不出所料,“经济学人”杂志使用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订阅屏幕中显示了3个选择,如下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043e4ec6f9f48b08.png)
网络订阅-59.00美元。在Economist.com上订阅一年。包括自1997年以来所有来自“经济学人”的文章的在线访问
印刷订阅-125.00美元。订阅“经济学人”印刷版一年
印刷和网络订阅-125.00美元。订阅“经济学人”印刷版一年,并在线查阅自1997年以来“经济学人”的所有文章。
在上述实验中,16%的学生选择了第一种选择,0%的学生选择了第二种选择,84%的学生选择了第三种选择。即使第一次实验中没有人选择,但当他删除该选择时,结果反转了:68%的学生选择了 仅网络订阅 选项,32%的学生选择了 印刷和网络订阅 选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1545a25bf34a8c9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3230/487c3ba1687599f8.png)
但诱饵效应并不被完全用于商家搜刮我们的钱包,他也可以用在一些好的方面。例如,提高食品工厂的卫生程度
2018年,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针对中国三家食品工厂168名工人的研究报告。在实验的前20天,工人们获得了喷雾瓶的消毒液来清洁他们的手和设备,这是他们每小时都要做的。然后,研究人员向工人们提供了他们常用喷雾剂的选项或不太方便的选项,举例来说,有挤压瓶的消毒液或清洗盆。工人们将原来喷雾瓶的使用量从起初的60%增加到90%以上!
最近,在科学界关于诱饵效应的存在和相关性产生了争论。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未必能在现实的购买场景中完全体现,但有些科学家觉得当商品的两个方面(在我们的例子中是价格和存储容量)优势很明显时,诱饵效应会起作用。
总之,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商家,你可以通过设置诱饵来提高你某一商品的销量;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可以避免营销陷阱,减少不理性消费。以及记得洗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