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亲是残疾人,我对残疾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情。4月份,我曾驱车前往马啸村拜访过"单指激活人生"的陈志龙,陈志龙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残疾人不能生活在别人的同情里,而是要凭自己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也是在上个月,在新峰村玫瑰园中,遇到了一位坐轮椅的女孩(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龙岗镇新溪新村的上许人),我问她:"生活能自理吗?"她回答:"必须的"。我问她:"有工作吗"她说她开淘宝店。她很阳光,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照片附后)也同样在上个月,我村老王托我帮他写个总结,我有幸走近老王,走进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残疾人需要关爱,我不能为他们做很多,唯有能做的是写出他们的故事,讴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请大家转发出去,表达我们对自强不息残疾人的礼赞!
自强不息杨溪人2000年5月的临安,车水马龙,花团锦簇。12日这天,临安剧院装扮得庄严隆重,杭州市、临安县的各路媒体记者齐聚到这里。上午9点,临安县1999年度"十佳残疾人"表彰会在国歌声中开幕。王立平身披绶带坐在前排的01号位置上。当他走上主席台从县领导手里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这位有泪从来不轻弹的壮年汉子流泪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十年了,他在与伤病抗争的道路上,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也得到了政府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01:35岁那年他从山核桃树上掉了下来
1956年10月王立平出生于洲头乡洲头村(今清凉峰镇杨溪村)的一个教师家庭,在"文革"期间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初中毕业后,他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木工。他肯吃苦,肯钻研,没几年就"出师"了,先是一个人做,后来带着徒弟做。因为有一门手艺,收入还不错,接下来,结婚、生儿育女,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1990年9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王立平身上。那天上午10点,王立平在洲头村后坞采收山核桃,正爬在树上作业,山核桃树连根翻到,一根碗口粗的树枝压在她的左腿上,他尖叫一声,顿时昏厥过去。好心人把他抬下山,送到昌化人民医院抢救,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感到剧痛,想抬一下左腿,可怎么也动不了。医生说,王立平伤得太重,必须转院。几天后,他被转到富阳的一家专科医院。经检查,医生说左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医生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一是一次手术,用人造股骨头,好得快一点;二是保守治疗,通过手术将骨头碎片归位然后让其自己愈合。手术不可能一次完成,要两到三次。但是,人造股骨头要好几万元钱,在当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为了省钱,他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接下来的两年,他基本上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想到后半生可能离不开拐杖,想到年幼的儿子,还没上学的女儿,多少次心灰意冷,不思茶饭。那些日子多亏了王洪山等朋友陪伴劝慰,使他慢慢地振作起来。
02:除了挑担和穿袜子我什么都能做
王立平家庭并不富裕,家里人多负担重,但还过得去。不幸的是为了治伤,花光了他家原本不多的积蓄,还欠下了几千元外债。伤残以后,王立平再也不能挑着木匠工具穿村走巷做木匠,他失望过,彷徨过,但最后还是振作起偶来了。那天,在医院里,在妻子的搀扶下,他重新站起来了,这一天,他等待了整整两年。出院的时候,医生反复叮嘱,不能挑担,不能提重,只能做一点轻便活。他想,自己还有一条健康的腿,还有健全的双手,更主要的是还有一手木工技术,一定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出院后,他一边寻访中医名家,用中药调理。因为他的骨头损伤严重,而且伤到了肌腱,愈合后左脚无法弯曲,穿袜子都要别人代劳。一边不断练习在左脚不能支撑用力的情况下使用木工工具。他还学会了单脚骑自行车,学做各种各样的农活。他曾自嘲说"除了挑担和穿袜子别的事情都能做"。
说是这样说,可真正去做真是困难重重。他家有几亩水田,旱地做做还行,可水田里劳作却是寸步难行。那时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经营,王立平也贷款购买树苗,在农田里种上了杨桐木。王立平起早摸黑,精心侍弄,树木长势特别好,眼看丰收在望,但市场无情,受日本经济影响,杨桐叶价格直线下降,后来无人问津,只得砍了当柴烧。王立平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
1993年春,听说昌西手工业社要招人,王立平也去应聘。单位领导老蔡看到站在眼前的是一位要靠着墙壁、桌子才能站立的残疾人,脸露难色。老蔡说:"昌西手工业社不是福利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你还是到其他地方去看看吧!"王立平受到了刺激,也就在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残疾人做事有多难。王立平火气上来了,他说:"你不要把我当残疾人看,别人能做的我都能做,而且做得不比别人差。反正也是按件计酬的,如果做不出工资,我自己走人。"最后,老蔡说了句"那就试试看"招他进去了。因为他虚心好学,很快学会了木沙发制作的各道工序,以后连续好几个月,他的工资都名列第一。
自强不息杨溪人在手工业社做了一年,他学会了木沙发制作的全部工艺,休息时间他还学习喷漆技术,了解销售渠道。我们山区有大量的杂木当柴烧掉,实在可惜。当时,实木沙发兴起,市场前景很好,做木沙发利润可观。一年后,王立平跳出来单干了,他从大明山买来了杂柴,自己在家里做,边做边卖,收入比打工高出好几倍。由于他的沙发质量好,求购的人越来越多,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他雇了几个人给他做。
1994年,王立平向银行贷款,批了土地,盖了厂房,增添设备,创办了"昌化吉口家具厂",生产实木沙发。1995年,安排了15个劳动力就业,其中有5个残疾人。那一年,生产沙发1000余套,产值超过100万元,他成了残疾人创业的典型。创业成功,他还请了债务,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还还带头发展山核桃、吊瓜等产业,王立平在自留山上种下了300多棵山核桃树,已经结果了。现在他家大年能收获1500斤干子,而且逐年增加。近几年,实木沙发滞销,王立平又转型,与人合伙引进了山核桃剥仁机,为山核桃生产销售商剥仁加工。
03:有能力就要去帮帮别人
王立平虽谈不上大富,但他有了钱首先想到去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村里有5位重度残疾人,每逢“助残日”或重大节日,他总会上门看望,并自掏腰包为他们送上一分爱心。他还资助教育,在颊口中学建校、小学、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学校运动会等他都要捐款,捐款累计超过2万元,为此学校特地为他颁发了"捐资助学,尊师重教"的锦旗。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王立平身同感受。他充分利用担任镇残联副理事长职务之利,为残疾人争取合法权益。在残疾人评定、发证、申请补助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引导,对不符合残疾人标准的做好解释工作。2008年,有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到临安去评定残疾人等级。王立平知道后陪同前往,王立平熟悉评残的各道程序,很快就完成了。如果没有王立平的帮助,不知要走多少弯路。10多年来,王立平帮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到临安办事累计超过50人,只要有要求,他都陪去,而且分文不收误工费、差旅费。
村里有个低保老人,也是肢体残疾人。无子𠻸,与兄弟长年不和,前几年身患绝症,一直由其外甥女照料,且已经花去医疗费十余万元。今年3月又因骨折卧床不起。王立平一面自己掏钱雇人护理,一面协调有关人员,现在老人已经由他外甥女接去住院。
王立平始终以为,他自己是幸运的。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王立平说,自从肢体残疾后,亲朋好友,领导干部关心支持自己,创业时优先落实用地,市残联提供利息优惠。王立平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并不是每一个残疾人都有我这样的机遇,因此,自己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04:只要村民信任贴力气贴钱都乐意
2005年7月1日,洲头村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就在这次会议上,王立平获得全票,同意王立平的转正申请。说起这件事,王立平热泪盈眶。他说,党员们如此信任自己,自己理所当然要力尽所能为老百姓服务。
2006年4月,正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全村的自来水没有了,村里因缺乏资金,一时无法解决。很多村民找到王立平,要求修复自来水。王立平聘请昌化自来公司专业人员前来查看。专家的意见是:自来水总管老化,多处断裂,局部修补无济于事,只能重新铺设自来水总管。4月28日,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开了个会,通报了自来水工作人员的意见,征求大家的想法。代表们一致要求尽快修复自来水。可是购买材料要2万多元,钱从哪里来呢?村里拿不出。王立平当即拍板先拿出1万元,其他人凑齐1万元。第二天一早,王立平就怀揣2万元钱去昌化自来水公司购买材料,中午回来,又动员全体村民代表上山挖沟埋管。整整5天,王立平跟着技术人员,为他们送吃的,买配件。经过5天的抢修,自来水恢复了,老百姓又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王立平垫付的1万多元材料费款还没有拿回来,在王立平的账簿里还夹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税务发票。
洲头村后坞深3里,山上几乎全是山核桃树,是山核桃的主产区。千百年来,古人开凿出了一条小路,很多地方是一个个石级。进出山就靠这条小路,肩挑手提。路很窄,弯道多,上坡下坡,在这条路上挑担很吃力。特别是山核桃采收,天不亮上山,像猴子一样在树上上上下下,收工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担一担的将山核桃挑出山来。村民强烈要求开辟能供独轮车、“爬山虎”进出的林道。2005年6月29日,在村民代表会上,大家推举他负责林道工作。工作千头万绪,要征用几十户人家的山地,要联系“爆破员”施工,要审批炸药,要筹措经费。王立平想,既然大家信任,再苦再累也要上。第二天,他带头捐款500元,并一户一户的拉赞助,谈征地,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1000余米林道的路基,9月,村民采收山核桃时都用上了独轮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因为自己是项目负责人,很多开支,如材料费、民工工资没有地方支出,王立平为此垫付了16000多元。
2013年,6、7月间,已经可以看到山核桃挂果了,不出意外,必将是一个丰收年。可是这年遭受了罕见的大旱高温天气,7至8月连续40多天没有下雨。2006年开拓的林道由于多年失修,破损严重,如遇到下雨天一路泥泞,人车寸步难行。村民强烈要求浇筑林道路面。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在9月之前完成路面浇筑任务。领导再次将任务交给了王立平。为了解决山上缺水的难题,施工前王立平自己雇人挖了一个坑,用来储水。但每天的蓄水量不到一吨,满足不了施工的要求,王立平每天凌晨3点起床,从自己家里用抽水机抽水灌满8只水箱,然后分几次将水运到离工地最近的位置,再然后让施工人员挑进去。王立平待人很宽厚,但为了集体利益,他不惜得罪人,有一次甚至与别人发生了肢体碰撞。那天早上,有一个村民从水坑挑水去浇私人的山核桃树,王立平出面阻止,与他理论,他不但不认错,还理直气壮,王立平忍无可忍,去拿他的水桶,拉来拉去,衣服拉破了,手也划伤了。就这样,在最干旱的年份,在干旱闷热的夏天,连续33天,终于完成林道的浇筑。
05:当了三届"王委员"
2005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被选为洲头村财监组组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协助村两委会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财政状况。2008年,洲头、义干两村合并建杨溪村后的首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王立平被选为村委会委员,负责村民政、林业、水利工作。2011年两委会换届选举,王立平被推选为党总支部委员,2014年,再次推选为村党总支委员。从2008年年至2017年,连续三届任村两委会委员,负责村民政、林业、水利工作,还协助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王立平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他分管水利工作,全村人的自来水是重点。这几年,全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在施工过程中,他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王立平干一行钻一行,全村的管道网络全部在心中,如出现故障,他必亲自实地检查,并及时安排技工修理。
2016年5月7日凌晨3点,王立平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村民王社木、童国峰等人来电,说是家中进水了。王立平马上起床,穿上雨衣,拿着手电筒出门了。走出去才知村中的大道已成了河流,地势低的农户都被水侵入。他首先想到可能是防洪大埂决堤了,沿着大埂检查了一圈,没有发现缺口。他又想,可能是后堰的闸水桩没有闭上,他又到后堰去检查闸水桩。在路上听见一声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巨响,接着是排山倒海的哗啦声。当时天黑,看不见哪里山崩了,天亮了才知道沙干畈后的山山体滑坡,离他所处的位置不远,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回来时看见路上满是杂物,就帮忙干了起来。到9:30回家吃早饭,才想起来家中的老父亲,过去看时屋内的积水已经没过膝盖,家里的家俱都翻了,床都要浮起来了。中饭后又与自来水施工人员到义干后坑坞检查新建的水池,忙了整整一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造化弄人,王立平自己有残疾,行动不便,家里又有个长年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女儿又患过重病,面对这一切,王立平并没有消沉,而是以微笑面对生活,用勤劳和智慧战胜困难,以为民服务和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并努力践行。
这些年,王立平自强不息,努力拚博,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他以残助残,热爱公益的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1999年任颊口镇残联理事会副理事长;2000年,被评为临安市1999年度"十佳残疾人";2006年评为清凉峰镇党员积极分子,并当选为镇党代表;2017年当选为清凉峰镇人大代表。
不知名的女孩长按二维码关注潘根春公众号阅读更多内容
自强不息杨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