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先生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先生说:“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父母尤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面对孩子,永远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而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孩子,在我们的小时候,父母和自己的交流永远只局限于“快点,上学要迟到了”、“你怎么又哭了”、“不对,你怎么不吃呢,这可是你最喜欢的饼干”……
如此种种,不是在催促,就是在抱怨和埋怨,责怪孩子体会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说的:“你的良苦用心离我那么远,我怎么能体会得到呢?”
这位朋友的经历其实比大多数孩子更为可怜。
父母是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于是从小对朋友的要求就格外严格。偶尔一次考试不得满分就会被父母视为奇耻大辱,罚他跪在祖先的牌位前反思。
所以,当我们偶尔还能出去游玩,做做孩子们的游戏的时候,朋友只能奔波在各大辅导机构,或者在深夜里挑灯做题。
我们一度因为朋友的存在而倍觉幸福。然而,朋友也随之成了父母唠叨我们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曾让我们深深厌恶之。
真正让我们成为朋友缘起于青春期固有“叛逆”的到来。
朋友的叛逆来的格外凶猛。
初中三年级,朋友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还和校外的一个小太妹谈起了恋爱。原本被父母教育“畏之如虎”的一些事物,他都一一开始尝试,成了远近闻名的问题学生。
老师劝说,没用;父母打骂,没用。特立独行的朋友成了我们的青春期崇拜的偶像。
回忆过往时我曾对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年,我们一大群人学习学不过你,叛逆还比不过你,那一方面你都是我们的偶像,真没想到能和你成为朋友。”直到现在,我都忍不住妒忌那些年,那个他。
朋友说:“我只是个普通人。过去是,现在也是。我不过是一直在争取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权利罢了。”
当年的事情以朋友的母亲在学校里跪着哭求朋友告终。
朋友看着跪在地上的母亲,说出了那句话:“你的良苦用心离我那么远,我怎么能体会得到呢?”
“我一直在告诉自己,爸爸妈妈是为了我好,你们是爱我的。可是你们的话总是那么冰冷,还动不动就打我,让我总是怀疑自己的判断。”
“我只是个孩子,我只想做个普通的孩子,我也不想考什么名牌大学,找什么体面的工作!”
“你们能不能想想我的感受!”吼出最后一句话,朋友终于崩溃的大哭起来。
好在事情的结局还算圆满。朋友的父母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要求朋友这样或者那样,而朋友的成绩也从未掉出过年级前三。
朋友说,父母从那之后开始和自己交流感受,也开始学会放下工作,一家人一起出去踏青,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的父母甚至学会了享受生活,不再想那些虚无缥缈的“面子”、“地位”、“权利”、“金钱”。一直到父母去世,朋友的家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
朋友说:“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在《与父亲的夜谈》中,林清玄先生对父亲主动和自己交谈感动不已。因为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和自己单独谈超过一个小时的话。
我忽然间明白:幸福的起源,其实不在于将来的某个时间会怎样,而是在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爱被彼此感受到,就是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