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意】孔子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并常常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一点启示】常常保持学习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个人成长;同道好友常来常往,彼此互助,这是和他人社会建立良好的链接;自己做好了该做的事,却可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我们也不必生气,怨恨,这不就是一种谦逊、包容的空杯心态吗?
【浅谈】
(1)重点在“时”、“习”(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学问,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渊博。做人好、做事对,那怕一字不识,也叫有学问(惠能大师,下下人有上上智)一辈子就是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3)做人,做一个真人(有学问,得道之人)不做假人。即孔子讲的学而之人。
(4)学问不是文字,不是知识,来自人生经验、经历、历练。学然后做人做事上去实践、去体悟。随时随地的生活、工作、与人交往、观察、体验都是无字之书(对今天的我而言,更多是随时随地观过、观己过而深自省)
(5)反省、不慍最不易,慢慢有了改变,进步,有得于心,自有会心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为人基础。
(6)人生得少知己已足矣,人生总有寂寞凄凉时,同频共振,三观契合相约共修,乐于言表于情。
(7)愠,正常;不愠,不怨天不尤人,保持淡定,不情绪化、不纠结,不患得患失,永远做到,太难了,终身成长,刻意练习必有所成。
(8)人一生有艰难困苦、遭遇挫折,反而正是修练时(学而时习之)。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正常,时时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做的不够好?没有成就只从自己找原因,而不是原生家庭或甩锅,这才是做学问,求生之道,修炼人生哲学,完善独立人格的开始,从学而时习之,知错就改,进一步有得于心自得自乐,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健康的心态。
【小结】明代陈眉公,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 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如此谦逊、如此胸襟、气度方能达夫子的不愠之境界。先从空杯心态开始,我注六经,认真体会圣人所言,一字一句,全盘接收,再修习,内化,方可真正做到得意忘荃。否则,直到天门最高处,只能容物不容身岂不悲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