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 章篪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19:20 被阅读83次

    我是在七月二十号下午四时十分读完的这本书,与往日读完书后的喜悦和轻松不同。这本书的的确确让我有一种参加穆斯林庄严圣洁的葬礼的感觉。我着实是伤了心的以至于我没有心情去给我写的感受以华丽的辞藻。

    或许是我读得快。那悲情,那伤痛,那变故就像潮水一般汹涌澎湃的砸向我的双眼。我万幸,在我掩面哭泣之前霍达女士便结了稿让我不至于在自习时潸然泪下。我语言凌乱,仍然在这一家人的悲戚命运之中久久不能走出这带着宗教色彩的小说。我舍不得新月更为梁冰玉的爱情悲哀,为天星一次次失而不复得而惋惜同情。

    这书,是宗教的产物,人情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我不信奉伊斯兰教,但我不认为我因此卑微或因此高贵。我尊敬他们的圣洁,我尊敬他们的克己,我尊敬他们一生崇高的理想。同时我尊敬霍达这位回族作家,把阶级民族差异带给过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的苦痛和偏见,展现给我这个愚笨的读者。在此之前,我对此的体会也止于历史课堂。我又感叹和欣慰于我所投生的时代,宗教信仰自由、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太平盛世。我们公平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给少数民族更加贴心的政策。我是个学生,这不是我功利的歌功颂德。只是我还未平复的热血涌向指尖写下的。她是一个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作家,每一笔情都能触动我,每一件事都能感同我。

    我读到半路时有些疑惑,不管是否愚钝就拿出来叨扰问为什么月、玉要分开来写最终汇合。林老讲的深刻又鼓励我读书。两条线索,两个讲述的角度,一个与“玉”相关,一个与“月”相关,前者是对个体人格尊严的追求,后者是对自由情爱的讴歌,穿插交错更好地把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表现出来,或者说把一个民族对美、对爱的确认和追求的过程写了出来。想来确确实实是这样的,霍达女士的用心布局谋篇让我心生敬佩,巧思让我折服。这书从两个小小的点,一个家庭图景,一点点展开。时间的跨度、生死的跨度、或是从我国到异域他乡的跨度都很大,足见作者广阔的胸怀。起初我读的云里雾里,直到我找到了韩子奇和小奇子的联系,才让我推理最后可能写到一起去。她一点点的交代人物关系,发生背景。有如卷轴一点点展开,最终的画卷是凄凉的,令人难过的。我急忙把这一本书还给了书的主人,不再去看这一幅因好奇心让我痛苦的图画。

    我浅薄的把这本书的主线归于“商—艺—人”,其原因极其表面化。从写卖玉的商,业内斗争,业内斗争,传玉之艺,政治艺术到人的品性,人的情感。总之是逐渐渗透,逐层深入的。霍达实实在在是个温柔的女子,并没有以悲剧开局,但霍达又的的确确能把那一方温柔用刚烈的碧玉毁掉,结局是极其悲剧的!我心疼这个家庭,命运的安排不是梁韩两家能左右的。霍达女士从同一个年龄起点,不同的时代起点写这关系密不可分的两代人。悲喜交加,好不现实。霍达女士是很会映射一些有根据有来源的人性的,刻画人物惟妙惟肖,用玉器暗示人的性格,有板有眼的。从璧儿到韩夫人,这其中转变自然是经历了日军残行,丈夫外心之后的自我保护!她变得没了最初璧儿玉儿的清纯之美。这是社会、时代、人情造就的!痛恨之余不禁为之惋惜,为之叹气。

    霍达女士还描摹了高贵的爱情: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这是我在五十二万七千字中找到的能让我灵魂与之共鸣的一段话,我相信霍达女士写的出并赋予新月这样的爱情观,她本身也是这爱情观的缔造者、拥护者。为了爱情,楚老师摒弃了传统的无产阶级观念;梁冰玉甘心藏身他乡,远离故土。这书里月字标题都是对理想爱情的讴歌!可见霍达女士在这字里行间想说的重点除了对自己的珍视便是对爱情的讴歌!霍达女士是个性情中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敢写敢说敢对爱情说是或者不是,敢为人物的爱情安排出一波三折的事情来!

    我相信霍达女士又是在重视传统,一直在强调是临时收藏不能占有,那些宝玉是历史的遗迹、文明的见证。历史的长河是不会淹没那些能工巧匠的,时间的洪流是不会冲走那些时势英雄的!每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靠每一个为了维护他们而收藏起来的人努力去做,去学习。

    我要珍惜这次六百页的读书之旅,让我体味到一点人生。一点他人的却影响了我自己的人生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穆斯林的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nu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