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黄河就像一条带子,窄窄的,蜿蜒曲折的。今天在黄河窑附近,一座大桥下面,看到了宽阔宁静的黄河,这个地方就是黄河的回水湾。
在黄河景观大道上,车一路慢慢的行驶着,欣赏这一路的宽阔与苍翠。看到很多车,停在了黄河边上,我们也想去黄河边看一看。
在这座大桥附近向南拐,有一条土路,土路是个顺下坡,坑坑洼洼,昨天是大雨,今天还有很多积水,一洼一洼的积水明晃晃的。我小心翼翼的开着车,翻过一个土圪楞,真担心车被担在这个土圪梁上。过了土圪楞,下到桥下面,有一条土路直直的通向黄河边。一滩一滩的积水,大大小小的坑,我慢慢的移动着,顺着别人走过的车辙,左绕右绕,终于将车开到了石头坝底下。这里停着七八辆车,有一个男人站在石坝顶上看黄河。看起来那么专注投入,很吸引人,我们也赶紧往坝跟前走。
石头坝有人肩膀高,我垫起脚尖儿,看到石坝另一边,有宽阔的黄河,黄河边上有很几个人,有站的有坐的,有大人有小孩。看到那么多人在那儿看黄河,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过去看一看。
我车上拉着70多岁的父亲和80多岁的二爹,还有孩子。想想这两个老人能翻过这个石坝吗?这个石头坝全是用青黑色的大石头砌成的。外面用铁丝网结结实实的网住。在我还想着两个老人该怎么过去的时候,孩子已经站在坝顶上,父亲往前走了走,找一个低矮的地方翻过去。我看着80多岁的二爹,心想这么大岁数了,估计爬坝困难,我得扶他一下。我站在二爹旁边,准备扶他上坝顶。结果这个80多岁的老人翻墙比我利索多了。只见二爹两手抓着坝顶的铁丝网,脚踩着铁丝网和石头缝儿,向上攀,爬到顶部时,身子向左微倾,右膝盖跪在一块石头上,一使劲儿就爬上来了。然后利索的站起来,找一个低矮的地方爬下去了。再看我父亲,早就下了石头坝,往黄河边上快步走去。两个胳膊来回甩着,很有劲儿,衬衫雪白雪白的,看起来好年轻呀。这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腿脚利索,简直是帅呆了。
孩子站在坝顶,把我连拉带拖,也拖上了石头坝顶,顶上的石头都尖尖的,一点都不平整。我伸开两个胳膊保持平衡,摇摇晃晃的走到边上,看着石坝不太高,要是在年轻的时候,我纵身一跃就跳下去了。但现在膝盖疼,腿肿,根本没有勇气往下跳。他们三个都下去了,我说我怎么办呀?我下不去了。只见二爹走过来,把背给我转过来,让我托着他的肩膀下,我仍然心有余悸,二爹说你爬在我背上,啊?八十多岁的二爹要背我下来?打死我也不敢让他背呀,只见二爹很坚定的把背靠近石坝,让我赶紧下,然后世界上最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八十多岁的二爹将我背下石坝,这一定可以写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虽然只是轻轻的一背,我顺势就落地了。但八十多岁的二爹很有力量,对自己非常自信,太厉害了,我的二爹!
二爹80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很有劲气。70多岁的父亲,80多岁的二爹,是亲兄弟俩,这俩老头是我们陈家的脊梁,也真的是我们后辈的榜样,从小吃过苦,受过罪,讨过饭,经历了很多的风吹雨打,人情世故,依然活得这么有力量,有底气。想起来都无比的自豪,浑身充满了力量。
翻过了石坝,走几步就来到了黄河岸边,有好几个钓鱼人,像石头一样,坐在那一动也不动,桥底下也有一波人玩耍,我们走到高的地方,哇,真是太开阔了,就像一个黄色的大湖,漫漫无边,白色的水鸟上下翻飞,举目远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细看时发现,脚下的这一片水域很平静,而远处的波涛汹涌,翻滚着,奔流着,向前涌动。两个老人看着说,这是一个回水湾,真正的黄河在远处那儿。这个回水湾,是黄河水长年累月的冲刷,越充越大,最后形成这么一个海子。两个老人背着手,站在高处,边看黄河边说。他们不仅翻石坝利索,看黄河也有经验。我一看发现这一片水域颜色不一样,远处的是土黄色,顺着一条线奔流而去,近处的是灰黄色,水面非常平静,那些水鸟,就在这一片平静的水域上飞翔着,时高时低,轻盈自在。那些钓鱼人,都守着这一片平静的水域,安安静静的坐着。桥底下还有一个橘色的帐篷,一辆灰色的车,旁边摆着一些烧烤的东西,这是吃完的烧烤,在帐篷里休息了。大家享受着这一份休闲自在,其实都是在享受回水湾带来的这一片生机和静谧。在回水湾,看了看,给两位老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返回了。
返回的时候才发现,这一道石坝,和景观大道,是黄河的两层堤坝。石坝靠近黄河回水湾,要比黄河景观大道矮了很多。而且石坝根本不用爬,土坡上有一条直接可以通过去的路。估计经常有人来这儿玩儿,垫起了一条跟石坝一样高的小土路,我们顺着土路,踩着石坝,轻松的走了下去,不时的看到一辆一辆的小汽车,从景观大道上拐下来。两位老人背操着手,就走就聊,走起路来很有劲儿。
第1次看到这么宽阔的黄河,看到一个河面上两种颜色,这真的是奇怪了。第1次带着七十八十的老人翻过石坝看黄河,这也绝无仅有了,第1次被八十岁的老人背下石坝,这简直是惊掉下巴了。今天看了宽阔的黄河回水湾,心也更宽阔了,看了奔流不息的黄河,心里也更有力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