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赶鸭子上架”,一直没真正弄明白,虽然知道意思,也用过,却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赶鸭子上架。
小时候家里养过鸡,也养过鸭,鸭肉不如鸡肉好吃,但青皮鸭蛋可用来腌着吃。家里垒起了鸡窝,也搭了鸭圈。鸡窝里有木头架子,鸡常飞蹦到上头,但好像从未见过鸭圈里有木架。
真的一直没有在意过,也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地方。最近忽然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大雁、鹅、鸭等禽类,脚趾是不能弯曲的,因此抓不住树枝棍棒,所以才无法上架。哦,终于明白了。难怪,大雁或飞于天或泊于水,未曾见过大雁栖在树枝上。原来如此。
这样看,俗谚蕴藏着很多智慧,只是自己草草带过,不求甚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俗语,竟有这样那样的道理在其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元好问写大雁的词句,现在早已成为最有名的爱情诗句了。人说大雁是一夫一妻的,伴侣死去,孤雁也不再寻伴会一直孤独终老,这别说在动物中了,即便在古人中也极为难得。而且大雁还给人一种寥远的印象,这应当与水有关。小时风靡的一首歌,“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还有很多诗词,都把大雁与水联系起来。
家乡既不是大雁的栖息地,也非过冬地,见过的大雁都是秋空上的“一”字和“人”字,那么高远,很难看明白,但从书本和大人出确定,那就是大雁了。
长大后终于在别处见到了大雁,水塘里,灰灰的,并不漂亮,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却并不因此而稍减。俗语里有很多关于大雁的句子,“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雁的叫声没听过(也许没注意),想来应该没什么好听的,因为人们听声所养的鸟都是八哥、画眉、百灵之类,从没听过有养大雁的。那,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大雁呢。
大雁是候鸟,一到秋天就往南飞。古代北方为统治中心和边关国防要地,人流主要向北去。到秋冬季,大雁南来,人却无法还家,所以借大雁寄托相思吧。“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而且,大雁迁徙路线既固定又守时,古人就想象借鸿雁向家里寄书信,如苏武牧羊的传说,这些都是寄物于对故乡故人的思念。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大雁为文人所爱,其来有自,大雁就代表了相思乡愁,又加之,大雁就是忠贞的象征,就更为热恋相爱之人所渴慕了。
一种鸟被寄予这么厚重的情感,大雁自己肯定不知道吧。也许说不定就知道呢,毕竟,美人是知道自己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