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作者: 名侦探大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8:53 被阅读0次
    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前言】

    酒嫁西风,泊雨江湖。我自小便爱那些墨下含春秋的诗词,不管是桃花庵下唐生的闲然无争,还是醉翁亭旁太守的宽简不扰。诗词于我,如兰亭遗芳一般,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感载体。

    诗不读白,词不读煜。也许身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我们已经不能理解很多诗者当时所处的社交困境和仕途失意了,但这些文字,在诗者和读者之间,还是存在千丝万缕的情感共鸣之处的。

    我个人偏爱陶潜的风格,李白的才气,纳兰的金字和李商隐的韵脚。当然,还有王羲之的古今第一行书。今天分享的这首词,是我至今读到的所有宋词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这是去年,我偶然在妈妈送我的《宋词三百首》里邂逅到的一首词,三遍读完,恍觉惊喜!但令我诧异的是,网络上居然很难找到整首词的全文和赏析。吾虽不才,偏爱有偶,我才准备写一下这首词的全文赏析。

    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至“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同样的形式,欧阳修也用渔家傲填过一年十二月的“另一版本”闲适风格宋词,但欧阳修版的,我认为“官味儿”比较浓,带有一种隐含的“为官多年向往自由但又不知所从”的感觉,感觉像不问世事的高人隐者之笔却暗藏一些不自然的政治色彩,而洪适写的则更为自然流露,所以我选择做这首的赏析。这整首词的风格统一,上下片分别叙述当月的季节特色和对应的渔人生活。

    因为网上很难找到这首词的全文解析,所以我一番考究之后,发现《渔家傲引》的词背景不是统一背景,我认为应该是洪适几年内在各地渔家的所见所感,创作心力比普通词要困难得多。

    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原文及赏析】

    正月东风初解冻,渔人撒网波纹动。不识雕梁并绮栋,扁舟重,眠鸥浴雁相迎送。
    溪北画桥弯䗖蝀,溪南古岸添青葑。长把鱼钱寻酒瓮,春一梦,起来拈笛成三弄。

    一月词背景无考。

    首词从一月份开始,东风破春,万物苏醒。上片着笔于冬末春初时节的渔家景意,下片着笔于宋时渔舫小户浓厚的生活气息。眠鸥带倦,浴雁刚苏,这样的季节里,鱼儿想必也比腊月寒冬更活跃了些,因此,渔人生活才能些有结余而“长把鱼钱寻酒瓮”。䗖蝀是彩虹的一种别称。一月词没有换韵,其中的“眠”、“浴”、“拈”皆是金字。

    试想,春寒未消,小菜小酒小睡之后,坐在船屋头,兴来一曲梅花三弄,自然惬意至极,还哪用去管它大户人家的“雕梁绮栋”呢?

    二月垂杨花糁地,荻芽迸绿春无际。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
    新妇矶边云接袂,女儿浦口山堆髻。一拥河豚千百尾,摇食指,城中虚却鱼虾市。

    二月词背景无考。

    二月春绿,小雨淅沥,但鱼儿要比一月份活跃得多。这时,微风小雨是不能影响渔家儿女的劳动热情的,大家纷纷敲打起了挂在船舷上的桹以赶鱼入网。天云接衣袂,远山堆发髻,大家都在开心地打渔,包括渔家女性也贡献了一份力。河豚的价格很贵,古代一般是贵族王户的桌上饕餮,城中鱼虾成市,渔家生活出现了一片繁荣和气的景象。

    词于这里,主要表现在初春二月,渔人生活忙碌而充实的意境。其中,下片对“新妇”和“女儿”的描写非常传神细致。

    三月愁霖多急雨,桃江绿浪迷洲渚。西塞山边飞白鹭,烟横素,一声欸乃山深处。
    红雨缤纷因水去,行行寻得神仙侣。楼阁五云心不住,分凤侣,重来翻恨花相误。

    三月词的背景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今湖北省西塞山原为“东塞山”。

    三月多阵雨,因此这里用了“愁霖”一词来表现。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曾写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因此上片中有化用的痕迹。欸乃,是唐代起便有记录的一种渔歌号子。下片中“红雨”,在这里指落花流水。“神仙侣”和“分凤侣”的“侣”字,对比上片的韵脚,在这里均应读“LU”。“翻恨”在古诗词中出现较多,可以通“反恨”。

    三月的渔家生活因天气原因,又恢复到一种平静的状态。流水无情,落花却依然有意,下片隐含了渔家儿女的一些懵懂情愫和相思。

    四月圆荷钱学铸,鳞鳞波暖鸳鸯语。无数燕雏来又去,鱼未取,钓丝直上晴蜓聚。
    风弄碧漪摇岛屿,奇云蘸影千峰舞。骑马官人江上驻,天且暮,借舟送过沧浪渡。

    四月词背景无考。

    古时的人们又称四月为“清和月”,意为晚春初夏时节的“天清气和”。词中上片描写到圆荷、暖波、鸳鸯、蜻蜓等意象都符合“清和”,给读者一种舒雅惬然之感。天气倦暖无雨,人自然也倦,所以上片有“鱼未取”的细节作为点睛之笔。词下片一开始就以“摇”、“蘸”二字拟人,生动感十足。清风浮云,朗气乾坤,渔人缓缓摇着船儿送一位行官过江,画面感让人体会深刻。

    五月河中菱荇遍,丝纶欲下相萦绊。却掉船来芳草岸,呼侣伴,蓑衣不把金章换。
    碧落云高星烂烂,波心举网星光乱。跃出鲤鱼长尺半,回首看,孤灯一点风吹散。

    五月词背景无考。

    上片“菱荇”和“水中藻、荇交横”指的是同一种水生植物。清朝的王士祯写过“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所以丝纶在此处指鱼竿的鱼线。

    下片中,时分已是晚间,渔人看到的星空是水中倒映出的星空,泛波起网,收获了一条大鱼,波纹在水面扩大后,芳草岸边的船坞灯火在倒影里被打散。这个地方值得大家细致体会,结合上片末句“蓑衣不把金章换”那种不问官场世俗,只问菜米油盐的渔人心境,下片末句却略带矛盾地抛出了些许漂泊感,这里应该是笔者自心对隐者生活认识的自我矛盾。

    六月长江无暑气,怒涛漱壑侵沙觜。飐飐轻舟随浪起,何不畏,从来惯作风波计。
    别溆藕花舒锦绮,采莲三五谁家子。问我买鱼相调戏,飘芰制,笑声咭咭花香里。

    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上片的“觜”、“畏”和下片的“制”,属于方言韵脚,即洪适的家乡话(今江西一带),在这里读“居”、“遇”和“记”音。我认为,赏鉴古诗词如果不是在高考背景下的话,应该尽量使用方言韵脚阅读,对整体理解和原始美感都有益处。

    六月词背景在今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一带。

    六月的长江面上是很凉爽的,甚至正值潮期。“从来惯作风波计”在这里既是对生活浪潮的无畏也是对生活浪潮的无奈。

    下片中描写到当时已到莲子熟时,采莲童子的天真稚气则更是衬托出上片的“风波计”。其实不只是渔人,世上哪一个人,不是在生活的悲喜中奔波呢?

    七月凉秋飞叶响,长吟杳杳澄江上。秃尾槎头添一网,丝自纺,新炊菰饭更相饷。
    渡口青烟藏叠嶂,岸旁红蓼翻轻浪。鸂鶆沈浮双漾漾,闻鸣桨,高飞拍拍穿林莽。

    七月词背景在今广西省都安县一带。

    七月流火,气则入凉,所以古时称七月为“凉月”。“秃尾”和“槎头”是在两广一带的人对鲢鱼和鳊鱼的俗称。古时的两广有很多人吃野稻和菰米两种主食,配上即网的大鱼,是田园生活中的上选美食。下片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节立体,极具空间感和画面感。远炊近浪,鸂鶆漾漾,好一幅凉秋山水画!

    八月紫莼浮绿水,细鳞巨口鲈鱼美。画舫问渔篙暂舣,欣然喜,金齑顷刻尝珍味。
    涌雾驱云天似洗,静看星斗迎蟾桂,枕棹眠蓑清不睡,无名利,谁人分得逍遥意。

    八月词背景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如果说两广一带的秋季美食是菰米和鲢鱼,那江浙一带的秋季美食一定是莼菜和鲈鱼了。“舣”意为“停船靠岸”的意思,说明此刻渔人享受美食的心情。“金齑”指江浙一带通讲的“金齑玉脍”,是上好的鲈鱼汤食之意。

    下片,仲秋的晚间天气很好,星月通行。躺在船上不想入睡,不争权贵的话,谁人有我逍遥快乐呢?

    九月芦香霜旦旦,丹枫落尽吴江岸。长濑黄昏张蟹断,灯火乱,圆沙惊起行行雁。
    半夜系船桥北岸,三杯睡著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

    九月词背景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晚秋气朗依旧,但风多为大风,古人称此月为“霜月”,这表现了晚秋时节差异明显的昼夜温差。上片分别写了“芦苇”、“枫叶”、“濑流”、“灯火”、“飞雁”等六个意象,但其实都是在突出一个“风”字。

    下片,渔人把船系在桥头,便闲饮醺睡了。睡着后系船的绳子被风吹断,船便漂动了些。这里的“睡觉只疑桥不见”一句让我非常喜爱,让我想起了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把船系在桥头,我知道夜间风大,但我担疑的是桥离我远去,而不是我离桥远去。天大地大,到处皆可为我的容身之所,江湖一叶,四海万家,活得快乐就足矣。

    十月橘洲长鼓枻,潇湘一片尘缨洗。斩得钓竿斑染泪,中夜里,时闻鼓瑟湘妃至。
    白发垂纶孙又子,得钱沽酒长长醉。小艇短篷真活计,家云水,更无王役并田税。

    十月词背景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十月湘江,昼桨夜笙。斩来新竹做成明年用的鱼竿,“湘妃”在这里既指做鱼竿用的湘妃斑竹,也指渔人做鱼竿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因为湘妃是古时帝尧的二女儿,相传有“泪洒斑竹”的故事,是忠贞爱情的代表人物,后来在湖南被民间寓为“湘水之神”,渔人做新竿,其中寄祈了湘君的守护,这表现了渔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下片将渔叟的家庭环境描写更是形象生动,一代又一代渔民生活地承接和交替,虽物质生活不达丰满,要为生活劳计,但怡然安适的生活又无欲无求,平凡而又充实。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十一月词背景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一带。

    十一月又称“子月”或“辜月”,均是“吐故纳新”之意。词上片写了渔人因风大网破而无获而归,虽可以自嘲计拙,但绝不管他人言语,表现了渔人旷达开朗,悠然自在;下片则笔锋急转,写出“醉眠”与“独钓”,又写出“衣百结”,表现了渔人这样的旷达心态其实是建立在窘迫困难的生活条件下的,但即使艰苦,夫妇可以相依为命,也是苦中有乐的。这里的表现手法较为宕然,特别是最后一句,渔人的“不知”即是笔者的“深知”,意味深长,还需细细品思。

    腊月行舟冰凿罅,潜鳞透暖偏堪射。岁岁年年篷作舍,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须借。
    滕六晚来方命驾,千山绝影飞禽怕。江上雪如花片下,宜入画,一蓑披着归来也。

    十二月词背景无考。

    时间进入腊月,寒冬凛月,江上很多地方都结了一层冰,万物息止,但生活,却依旧还在接续。“岁岁年年蓬作舍”表现了生活的漫长的时间的流逝,“牛衣自暖”则表现了自给自足的快乐。“滕六”是古时传说的雪神,寒风烈烈,大雪纷飞,景色适合作画。

    词最后一句,也是全词的最后一句,“一蓑披着归来也”没有让我联想到“独钓寒江雪”的那种寂寥,而是让我联想到全词第一句“正月东风出解冻”。星辰日月,周始循环,《渔家傲引》写的是四季,也是一生。

    广阔的天地中,我们都有一叶扁舟;生命的长河里,我们都是一个渔人。

    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留无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才云卷云舒啊!

    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人分得逍遥意——《渔家傲引》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sr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