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我一直一直朝前走》,是日本翻译家坪井郁美以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短篇《Willie's Walk》为基础,重新创作的小故事,由日本图书画家林明子绘图。
绘本讲述了一个三四岁岁的小男孩,接到奶奶的电话后,一个人去奶奶家的经历。奶奶给的指示只是简单的“一直一直朝前走”。
沿着家前面的路,一直朝前走。
沿着乡间小路一直一直朝前走。
乡间小路不可怕吗?
可是我也不知道哪一座房子是奶奶家啊。
嗯,知道了,朝里头看一看。
这个小男孩出发了,在发现了一朵好看的花后,偏离了原来的路线,却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到达了奶奶家。因为他记得奶奶说,要一直一直往前走。
这本书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一直一直朝前走。并揭示了复杂的人生智慧:
对于未知的事情要勇于尝试。
遇到困难要善于观察思考。
换个角度面对困难可以消除恐惧。
01.对于未知的事情要勇于尝试。
小男孩在接到奶奶的电话后,连问了三个问题:
“现在?”“我一个人去吗?”“怎么走啊?”
可以看出来,他不知道路线。同时。他也担心、害怕:“乡间小路不可怕吗?”但他还是按照奶奶的指示,勇敢地出发了。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独自尝试的机会。三四岁的孩子独自出门,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家长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遇到坏人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跌倒了怎么办?家长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每一个理由都禁锢了孩子独自尝试的机会。
不仅如此,孩子在家里想要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时,也经常是被禁止的,比如孩子想拿剪刀剪纸,孩子想自己洗洗衣服,想擦擦桌子、扫扫地,都会被家长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甚至八九岁、十几岁的孩子在家里,也什么都没做过。
孩子想要探索世界,就必须有各种各样的尝试。他们需要在尝试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接受教训,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关键的是孩子的探索欲望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就在不停的探索,比如婴儿时期的吃手爬行、幼儿时期的攀、爬、跑、跳等等。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提不同的探索任务,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他们就会失去探索的欲望。
家长往往会发现,当自己认为孩子能干家务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愿意去干了,因为他已经错过了当初探索尝试的最佳时机,对做家务失去了感兴趣。
鼓励孩子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尝试,对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都是有帮助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做到不畏惧一切事物。
02.遇到困难要善于观察思考。
小男孩再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因为没有人能帮助他,所以他只能自己去观察和思考。他遇到一条小河,如果一直朝前走的话,就会把鞋子弄湿。于是他想到办法:把鞋子脱下来用手拿着,卷起裤管,赤脚下水过河。
这个过程对于大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锻炼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勇于面对等能力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他们就没遇到任何问题,问题一出现就被家长立刻解决掉了,孩子甚至连发现问题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父母每天把孩子的书包收拾的整整齐齐,孩子就从来都没有考虑到,如果书包里乱了怎么办;孩子绊倒了,还没等孩子哭出声来,家长已经把他拉了起来,又哄又抱;孩子的铅笔断了,就扔在一边,反正妈妈会给他削好……
孩子连遇到困难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去观察和思考了。有一天真正的遇到了困难,他依然会等待别人去帮他解决。所以父母们应该给孩子留下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机会,让孩子在面临困难时多多观察、多多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观察思考能力,还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恐慌,并积极去解决问题。
03.换个角度面对困难可以消除恐惧
小男孩的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座小山,小山对于小男孩来说很高。他选择退着往上爬、往下走:
再高我也不怕!这样往上爬,就看不见它有多高了。
真高啊!这样往下走,就可以看见它有多高了。
孩子遇到困难产生畏惧的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能够换个角度面对问题,就会忘记恐惧。
不去看困难到底有多可怕,只是想办法去克服这个困难。就像退着上山一样,只想着上山,而不去看山还有多高。这样就不会害怕。
下山的时候退着下山,就能看到山有多高。困难解决了,在回顾困难时发现原来一切都很简单。这样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时,就会先想着克服的方法,而不会对困难产生畏惧。
04.结语
孩子的成长,父母多多陪伴,但不要包办太多。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习惯于独立观察思考,独立面对问题,对孩子终身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