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儿时,母亲,顾不上我。不知被什么推动和影响,我自小对负责自己学习,学习自驱力很强,但仅限于课本知识学习了解和考试成绩还不错。
老家在乡村,放学放假,我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间里地撒欢,没有机会接触其他东西。
书店图书馆没有,商场游戏机没有,远途旅行没有,最多跟着父亲办事去到市里,那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家里黑白电视机只能收到很少的一两个台,动画片音乐舞蹈什么的通通都没有。
因此,我的童年生活有很大一片空白,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打游戏不会,很多经典的动画片、节目和电影电视没看过,没读过什么课外书。
精神生活和课外兴趣可以算得上贫瘠。
进入高中,开始长时间呆在市里,还记得请教过同桌马路上的黄灯是做什么用的。也是在高中时,开始看到和同学家境的差距,羡慕他们各种习以为常的文具、小玩意以及他们学习生活过的学校环境。
高中时候,大家一门心思专注学习和考试,这些外物也没那么重要。
进到大学,无知的我还看不到和其他同学的差异,尽管上大学前没办过身份证,让当时的班长惊讶不已;大学室友打游戏、看动漫,和她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那时的我,不知道大学该如何度过,于是仍然全勤上各种课、考绩点。殊不知别的同学已经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上这课,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什么地方,本科毕业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为此做些什么准备,有的同学甚至在校时就买房,或者试水资本市场。
能够通过九年义务制教育,考上重点高中,进入名牌大学,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我莫大的幸运。但如果能从小有更宽的视野和认知,也许生活会完全不一样。
读沈从文先生的自传,看到他从小也是在乡野间撒泼长大,很多行为比我让家人忧心得多,比如逃学、撒谎、打架、赌骰子,那个时候就很想知道他是从这样的调皮的乡间野小子如何成长一代文章的。
沈从文的原生家庭条件不差,他出生在军人家庭,祖父做过贵州总督,母亲是大家闺秀见识多、读书也多。四岁时开始,母亲教沈从文认字,送他到私塾学习。
小时候母亲教给他的这些识字写字的底子,为他十几岁在军营里受人影响开始读书,慢慢成为书记做了铺垫。
再后来,沈从文在做警察所长的舅舅那里做办事员,开始有机会读很多书、学习写诗。
可以看得出,如果没有母亲的启蒙教育、亲戚的影响帮助,军营里的丰富经历,沈从文不可能从问题少年成长为文学大师。
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他生活的环境影响。
最近看的马斯克传记也是一样,虽然他父母离异,初中高中被学校恶霸欺负,但是他有机会接触足够大的世界,从小看很多书涉猎广泛,十岁时获得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和父亲去到各大洲旅行,同父母认识工程项目,同母亲学习努力生活学习和工作。
世界有多广阔,人生舞台才能有多大。
知时路,明去路。
养育孩子,父母应努力为她展开尽可能大的世界,所谓见得多识得广,看书、旅行、博物馆、图书馆、各种活动。
不带目的,不求回报,告诉孩子这是世界的模样,选择你敢热爱的地方前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