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209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253(2023.9.24星期日)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微妙的地方,比如张三说了一句话,李四听起来不舒服了,他心里想:“张三不会是说我的吧?我也没得罪他呀?这张三真是烦人,他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呀?早不说晚不说,我一来他就开始这样说……”李四心里颠来倒去的不是滋味,这一通想法就是李四的“内心戏”。
如果李四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张三听,可能张三会说:“你想多了,我没那个意思。”
为什么李四会想多了呢?
这就要说说“自恋感”和“自卑情结”这两个概念了。自恋感是一个人创造性行动的源泉,维持自恋感的好处是,保持一种自我的驾驭感和可控性,也就是说,自我一直是在核心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就非常高。遇到事情他就会觉得:“OK,没问题,我肯定能适应。”比如换了一个新环境,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他带着这种暗示就去了。但,如果是陷入“自卑情结”里的孩子呢?一换环境他就不想去了,老害怕。不知道为啥害怕,总之不想去。
自卑情结的补偿方式就是保持一种自恋,或者叫追求自恋。但“自恋”和“自恋感”是两个概念。自恋里依然有自卑情结在,一旦触碰到他的自卑情结,他就会有很多“内心戏”产生。而“自恋感”里就基本没有什么内心戏,它是一种对环境和对自己的一种可控制感。自恋情结里是内心戏——我得比你强,我得碾压你。我要是碾压不了你,我不去。这就是内心戏,实际上谁碍谁啥事呀!自卑情结者追求的是“优越感”而不是“自恋感”。为了追求优越感而优越就很奇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