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根据这几年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宇林君特地总结出这 4 个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它们分别是:
1、保险也会不保本
有人觉得,保险的本质是「保」,也就是保本,买了至少不会亏本。
但是,有这么一类保险——投连险,投资收益与风险都要由用户自己承担,风险很大。
比如,在 2006 - 2007 年时,资本市场非常火热,股市暴涨,共 21 家寿险公司设有投连账户。
2007 年,有些投连险账户收益率高达 90%,但好景不长,到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大部分投连险账户收益率急转直下,个别甚至出现了 17% 亏损,于是很多保险公司和银行开始停售投连险。
所以投连险本身就是重投资、轻保障的高风险金融产品,不完全保本。
保险合同上没有白纸黑字约定的收益率,其实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换句话说,对于一款金融产品,无论销售员口头上做出什么承诺,只要不写进合同,大概率下都是空头支票。
我们购买分红保险时,销售员总喜欢演示「漂亮的收益」数据。但我们却不知道,分红保险收益分为保证部分和非保证部分。保证部分是合同中约定好的,可以兑现;非保证部分则不然。
他们演示出来的数据,常常是按照非保证部分来计算收益的,而实际上是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的,而保险公司官网公布的实际数据,实际上最近几年基本就没有达到预期收益。
2、识别金融公司在销售行为中扮演的角色
比如,保险公司的传统保险产品,包括重疾险,寿险,分红险等,都由保险公司亲自运作,分红险也是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共享盈余,共担投资风险。
而在投连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可能就是一个投资通道,只负责收取基金申购及管理费用。至于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则完全由投保人自行承担,本金完全亏损是有可能的。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未必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它可能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而我们根本不知道产品最后投向哪里了。这里面的信息不对称太大,很难把握,就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要看产品的说明书,上面会写明是不是银行代销,然后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承受风险。
3、不盲目跟风,靠谱比收益更重要
本金安全是投资理财的第一要义。购买任何金融产品前,请务必识别这类金融资产的风险性,毕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兼顾“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告诫投资者:“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 6% 就要打问号,超过 8% 就很危险,10% 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是高风险。此时判断这款金融工具的基础资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投资者钱的具体去向,也就是收益的来源。
实际上,金融工具的底层资产,是很难捉摸透的。如果我们看不懂一款产品,那就请不要跟风,不要贪图高收益,因为盈亏同源,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失去本金的可能。
家庭资产配置中,一定要有低风险安全稳定保本的产品。
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绝不是必须项,更不可以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数或全部,投入到高风险投资中,一旦出现问题,将让整个家庭陷入灾难性困局。
4、不要望文生义
举个例子,我们听到的或看到的词语,总想当然地以为这些语句想要传达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浮于文字表面,不能深刻理解文字的内里。
比如,心理学上的很多名词,几乎与我们的常用词一致,但它们的具体含义却不同。我们说的“焦虑”,和心理学定义的“焦虑”,两者含义其实相差挺大的。
当然,把这句话放到保险行业上,也是成立的。大陆的保险产品和香港的保险产品,两者在设计和结构等方面,差异显而易见。
比如,如实告知、投连险等,如果用内地对保险的认知,去购买香港乃至境外的保险产品,吃亏的永远不是保险公司。
为了破除这种认知,宇林君有个小建议: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看看每个定义的概念是否清晰,大家对它的认识是否一致,我们对它的用词是否有任何误解,等等。
虽然这种逻辑比较辛苦,但是——值得!达成了共识,我们的决策才有意义。成人的世界都不容易,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如果不做好这些功课,结果必定低于预期。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几点,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有用的分享,记得点击下「在看」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