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下班咖啡读书让生活美好
一个数学家不务正业,研究婚恋问题,结果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个数学家不务正业,研究婚恋问题,结果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者: 辰一品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21:24 被阅读88次

「文章有长度,阅读需谨慎」

先思考一个问题:

你是如何选择一位终身伴侣的?

在你做出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易观智库的数据:

2016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34.1亿元,渗透率达39.3%,行业维持平稳增长。预计到2019年,中国整体的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00亿左右。

这里有一个疑问,在婚恋交友(相亲)这件事上,服务机构能做些什么?毕竟这个市场规模并不小。

看一下它们的收入结构:情感匹配服务占比96.85%,周边服务占比3.15%。

所谓情感匹配,包括线上自助式约会、红娘服务以及线下相亲等。周边服务一般就是广告收入。从中长期来看,以帮助用户与异性建立连接,有效交互、情感匹配为目的的服务是互联网婚恋交友的主要收入来源

简单来说,在我们国家,做一些男女配对的服务还是很有搞头的。

现在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位终身伴侣?

我在各大社交平台,以搜索关键词的方式做了一个不太严谨的调查。比如,我用「择偶」「相亲」等作为搜索关键词,看看大家围绕这些关键词讨论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得到上面问题的一个共性答案:跟着感觉走

当然,具体什么样的感觉,那可就精彩绝伦了。比如,第一眼看上舒服。在约会中,观察对方用餐的样子,千万不能是那种感觉恶心的。说话要风趣。看我的时候,能给我一种充满爱的温暖,等等等等。

虽然感情是很难量化的一件事,但是这些方式也有点太不靠谱了。而且在实际上也确实不靠谱,在一项婚姻调研中发现,婚姻中比较幸福的家庭,男女双方往往不是凭着荷尔蒙结婚的,都是动过脑子的

不仅如此,还有顶尖的数学家很认真的研究这个问题,并且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2年,戴维·盖尔和罗伊德·沙普利在美国数学学会的月刊上发表了题为「高校招生与婚姻的稳定性」的论文。沙普利还因为对「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的贡献,与罗斯一起获得了2012诺贝尔经济学奖。(数学家获得经济学奖并不奇怪,数学家约翰·纳什获得的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数学家是怎么看待婚恋匹配的问题呢?

如果你有幸接触过理科男,你应该明白,数学家一定不会直接针对这个具体的婚恋进行研究,他们一定要把它转化为一个一般化的可求解的问题。

所以,沙普利把这个问题等效为「双边匹配」。你可以这样理解,一位男士能否跟一位女士牵手,不光取决于男士是否愿意追求女士,还在于女士是否愿意接受这位男士。像这样要达到「两情相悦」的问题,就可以等效为双边匹配。同样的还有应聘与招聘、医院与医生等等。

与双边匹配不同的是「单边匹配」,比如入学时,学校给新生分配寝室,这时候新生与寝室之间的关系就是单边匹配,毕竟这里只考虑新生的意愿就好了,寝室不能表达意愿。

在进行双边匹配时,「稳定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整个匹配最终追求的结果。

因为匹配的双方都可以表达意愿,所以很容易出现在配好的一组中,其中一个满意而另一个不满意。这时候,如果另一组中,也有一个不满意,那两个不满意现在匹配结果的单体,就有可能私下重新配对。这在婚恋匹配中,就体现为「私奔」。

比如,你现在对10对异性进行匹配,通过各种方法帮他们匹配好。这时候,有一个女生不满意现在的配对,同时,另一组中的男士也不满意自己的配对。结果这俩人一看,相比现在的匹配对象,还不如他们在一起呢,于是私奔现象就发生了。

你不要以为这是凑巧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你参加过一些需要分组的活动,你就知道这种现象是大概率事件,几乎在每一次涉及分组的情况中都会发生。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如果在一组配对中,一个女生不满意现在的匹配结果,想要寻找可以私下重新匹配的对象。我们只要保证每一位男士都满意现在的配对就可以了,想要私奔的女生找不到可以私奔的对象。接下来她就只有两种选择:保持单身或者接受当下的匹配。无论怎样选择,对整体的配对结果来说都是稳定的。

而且,如果让这个女生找到愿意私奔的男士,他们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稳定的。因为这样的私下匹配更多是妥协的选择,也就是因为私下匹配比整体的匹配好一点。但是只要私下匹配可以进行,那么总会有一种匹配比他们当下的私奔要好,这时候,他们的私奔也就崩溃了。

沙普利还给出了一个算法:「延迟接受算法」

以男女匹配为例:

Step1  男士对「待匹配」的女士进行排序,按照自己喜欢程度由高到低,如果你觉得跟某些女士结婚还不如单身,那就把「单身」排在那些女士前面。

Step2  女士同样对「待匹配」的男士做出排序,操作细节同男士一样。

Step3  男士按照自己的排序,向在自己排序中第一的女士「求婚」。

Step4  女士根据自己对男士的排序,做出保留和拒绝的决策。如果向你求婚的男士顺序排在「单身」之后,就拒绝他。反之就做出「保留」的选择。要是有多个男士向你求婚,保留你的排序中最靠前的那一位,其他的拒绝。

Step5  如果女士保留的男士,是自己排序中第一的那一位,就说明这俩人都是彼此的第一选择,这时候女士就做出「接受」的决策,完成匹配。他们不再参与接下来的匹配。只做出「保留」选择的女士和被拒绝的男士进行下一轮匹配。

Step6  被拒绝的男士继续向排序第二位的单身女士求婚,女士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保留」「接受」和「拒绝」的选择。以此类推,不断进行。

Step7  当没有需要求婚的男士时,匹配结束。匹配结果为:完成匹配的情侣、单身男士和单身女士。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稳定的?

由于是男士主动求婚,所以只要是单身的男士,那肯定就是排序在「单身」之前的女生都求了一遍,但是这些女生都不接受他。那他就没有任何怨言,宁愿选择单身,也不会想着跟还单身的女士私奔,所以单身男士是稳定的

只要是还单身的女士,一定是自己排序中在「单身」之前的男士,都没有向自己求婚。所以自己宁愿选择单身,也不会跟还单身的男士私奔,她们也是稳定的

再看已经完成匹配的情侣们,对于女士来说,由于是自己主动做出的接受选择,所以面前的男士一定是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即使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她们也没有跟自己第一选择私奔的机会,那些男士都跟自己更喜欢的女士在一起。

对于男士来说,即使匹配的女士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他也会接受,因为相比之下他不会选择单身,也没有机会跟更喜欢的女士私奔,因为那些女士已经接受了更心怡的男士。

所以,无论是单身男士、女士,还是完成匹配的情侣,都得到了现实面前最好的结果

但是,这个算法有一个问题,并且以现在的理论来看,还是无解的。

我们刚才是要求男士求婚,从而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匹配结果,这个结果对于男士来说是满意的,但是对于女士来说一定不是满意的。因为女士只能在向自己求婚的男士中做选择,所以并不能对自己排序中的所有男士做筛选。

同样的,如果我们让女士求婚,男士对向自己求婚的女士做选择,得到的结果对于女士来说是满意的,但是对于男士一定不满意,道理同上。

不过,不管是男士求婚,还是女士求婚,在两次匹配中单身狗总是一样的。如果你在匹配的过程中撒了谎,比如你排序时故意把最喜欢的排在第二位,那你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单身

你不要以为这个算法好像是闹着玩的,其实它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实习医生分配、相亲和择校等重大领域。

最后,我们得记住一点:遇到喜欢的人,必须主动出击,这样最后得到的结果才更符合你的想法。


说明:

本期参考资料《合适》《2017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服务年度分析》。关于算法的描述应该用图表,但是手机上在图表和文字解释之间来回翻看,确实很疲劳,所以我就用步骤的形式描述。还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留言。

辰一品给自己立下规定:用「CTE读书」方法,每天至少读完一本书。如果你想看看这小子能不能做到,或者你也想试试,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号。

下班咖啡,让阅读像音乐一样自由

非智能推荐:《女朋友,不是年轻就好》 (点击跳转)

相关文章

  • 一个数学家不务正业,研究婚恋问题,结果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章有长度,阅读需谨慎」 先思考一个问题: 你是如何选择一位终身伴侣的? 在你做出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易观智...

  •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心理学家,凭借着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行为经...

  • 《贫穷的本质》

    本书由阿皮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联合撰写的,这两位经济学家因为研究贫困问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为什么...

  • 谈如何有效实现“激励相容”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很有意思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1.1 行为经济学简介

    2017年,芝加哥大学的Richard Taylor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

  • 歧视

    什么叫歧视: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视问题闻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教授,给“歧视”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只有当歧...

  • 做自己的CEO丨你身边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最早诞生于美国,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理查德·塞勒。最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研究行...

  • 为什么穷人更擅长浪费钱?

    “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 —— 乔治·奥威尔《1984》 ” 标题里的问题,来自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成果,对我...

  • 理性经济人假设

    通过研究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出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决策的人都是理性地,既不会感情...

  • 学习笔记

    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发表对问题的结论,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象:股票市场上有一个人极为普遍的现象,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数学家不务正业,研究婚恋问题,结果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cg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