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与经典

作者: 哥伦比亚的倒影 | 来源:发表于2016-07-27 11:18 被阅读209次


    畅销与经典

    文/哥伦比亚的倒影

    畅销书,我大多只在机场书店阅读,不会花钱购买。

    倒不是要说明畅销书有多么不好,只想以一个文学习作者的身份,谈谈阅读畅销书籍与经典书籍的真实感受。

    1

    畅销书之所以能畅销,首先基于它们在某个方面足够优秀,于是得以流行。其次,畅销书通俗易懂,所以读者群广泛。再者,畅销书多半契合了同时代的大众心理,也就意味着,它深入人心。

    畅销书的内容多半可以概括为,“所见即所得”,即你所看到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它的生命力在看完时即消失,再嚼无味。无需再次阅读。

    畅销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轻、快、多”三个字。读起来轻松容易,能快速阅读,一口气多读几本,也不是难事。

    一本书,其中某个观点或内容能引发读者共鸣,得到读者认同,其价值已经实现。

    畅销书已实现作为“书”的意义。

    但是,它还缺少一种叫做“阅读后遗症”的东西:读完后,神经长久受到震颤,甚至对整个思维模式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所以,它不足以成为经典。

    2

    而经典,是读一遍远远不够的书。

    也许因为阅读上有困难,需要再读,也许是读完仍意犹未尽,还想再读。总之,经典值得反复读。

    先说阅读经典的困难。

    第一种困难,是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如句式繁复,词汇生涩,表达方式新奇。

    这并非作者故作高深,有可能是读者自身,文学功底浅薄。

    如《诗经》,《道德经》等古文经典,想要看懂,必须耐着性子对比注释和译文。再如民国时期的作家,多用白话文写作,若是读鲁迅,胡适,林语堂等大家的作品,阅读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又或是读张爱玲,木心,他们讲究句式,用词精巧,表达细腻,有时候一句话得自己断句,耐心分析后,才能理解其意。

    第二种困难,是意义理解上的困难。即读完后未能完全理解作者深意,好像似懂非懂。

    其实,一知半解的状态正好说明读者与作者心智上存在差距。通过阅读,读者得以走进作者的意识领域。

    诚然优秀作家该把高深道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来。但若是每个作家都如此写作,文坛未免过于单调。

    试想,若首首唐诗都如白居易的诗般“老妇孩童能懂”,唐诗也许选不出三百首吧。

    再者,如果一个人只读他能轻易看懂的书,读得再多,或许都在原地踏步。换句话说,他能读懂的,都是他已经懂得的。

    阅读经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心力,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选择了畅销书。

    再说读完后意犹未尽,还想再读的情况。

    跨越了语言和意义上的困难后,将步入品味经典的环节。

    经典的文字有厚度,值得玩味赏析。一句话有表意和深意之分。

    若是经典小说,它往往是一个读一遍还不能抵达它最大深度的好故事。

    很多经典,披着男欢女爱的外衣,其实写尽了世事变迁、复杂人性。此中境界得靠切身经历或丰富阅历才能完全理解领会,不然,只能读出一个相聚分离的动人故事。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展,每读一遍经典,都读出新东西,能体会更多更深的涵义,因此,感觉它在和你一起成长。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3

    读一本书,就像与一个人相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了解得越全面、透彻。

    读书是件享受的事,享受也分两种。

    若想得到消遣式的享受,畅销书很合适,它娱乐身心,打发时间。

    另一种是学习式的享受,竭尽脑力,克服阅读困难,突破思维瓶颈,最终获得“读有所得”的成就感。这样的享受,经典能带给你。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经典坐在布满灰尘的高座上,衣着朴拙。身边触手可及的,是一堆衣着光鲜的畅销书,它们正笑脸相迎。

    若你愿意费点力气踮脚够着经典,把它拿下来,拍拍灰,翻开后将闻到另一个世纪的陈香,这是经典的味道。

    一旦闻过,你的嗅觉将变得异常灵敏,获得辩识经典的能力,此后不会再用眼睛挑选书籍。

    要知道,畅销书是没有香味的,只有看似鲜艳的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畅销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cv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