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的位置
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么?
没有。
只要一个人真的想做,他就一定会找到办法,把它达成。
但,危险的是人可能会在错误的认知下做出错误的努力,导致自己的愿望一直无法达成。所以,事情的过程和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怎么想。
想字拆开,是心相。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的想法,就是心的一个相。所以想的重点,还在心上。
心在泥中,如蚯蚓一般,所见所闻所感都是腌臜事,连一双眼睛也没有必要留着,一生只顾着低头钻土吃喝就好;心在地表,如小草那样,看这世界只是自己身边的几株花草,卿卿我我情情爱爱,亦会觉得十分精彩;心在人头这个高度上,便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吃喝固然要顾的、情爱也不能舍,成败荣辱什么的更要拼上一拼,才能叫痛快;心若在树梢,或许就只会对阳光感兴趣,其他都是无谓的妆点;心若在山巅,则阳光或许都不再有绝对意义,那颗心的存在本身就是祂的意义;可,心若在云端呢?宇宙的更高处呢?
我的老师说过,上天创造这个大自然,就是为了给人心做一个参照。自然中的一切,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从食物链的顶端往下以至于细菌、微生物,每一个种群的存在都有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恰好在折射我们人间的众生相。
我们摸爬滚打地恋爱、生娃、工作、创业,无非是在为自己挣得在社会中的一席相对好一些的位置,但用的力气全错了。
就像蚯蚓若想升级做飞鸟,它要做的绝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奋斗,因为就算它再努力、吃再多的土,最后也无非只是变成一条比较肥胖、或者健壮的大蚯蚓。只有它把自己现有的一切都打破重塑,抛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泥土、甚至放弃自己的这一次生命,才有可能在新的轮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想,其实生命一直在轮回,只是未必全都通过肉体生死的方式。
小学升初中,要考试——死去活来;初中升高中,更要考试——更是死去活来;高中升大学,考到人心崩溃——这次死得更彻底、活得也更放肆;大学出社会,要靠无数个证,就算不入有形的考场,一次次的面试、工作之后一轮又一轮的考核、一次又一次对机会的把握,亦都是试题,也都是人迎来(部分)新生的可能。
不管你是否曾经留意这些小细节,我们也都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煎熬中,卸掉那个不再适合当下的过去的自己,长成了一个更适合当下并要去创造未来的新的自己。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或许生命就是这样,才在一次又一次的死生之间,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可惜人往往越长大,就越惧怕生死;越惧怕这生死,就越难再得到成长。慢慢地,不再成长的人,就“长成”了那条,想当一只鸟却决然选择通过拼命吃土来达成目标的,胖蚯蚓。
所以人的位置到底该用什么来判断呢?不能看这个人有多大的房子开多少钱的车,因为我们都是蚯蚓,房子和车都是土,多多少少,并不能显得人更厉害;人的位置,该由那颗心来判断——若你还是觉得心的位置太抽象,那就去看ta在想什么,因为那个“想”,就是心的相。
胖惊鸿
想飞上云端却发现自己一直在啃土
你呢?留言说说吧
20171208
补充——
寫完照舊發給老師,平時都不大反應的老師特意回復強調說:心的位置從良知開始。這確實是被我漏掉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
今天這個世界看起來可以包容一切,看起來好似什麼都已經沒了標準,但其實標準一直都在,這個標準就是善惡,真假,而判斷一件事情的是否符合這個標準,則需要人心中的良知。
或許可以這樣說:當一顆心有良知,才可以被稱之為心;否則,是不配的。或者,再柔和一些來講,那是迷失了的、沉睡著的“心”,要喚醒ta,就需要一份正知正見的注入,來喚得良知的覺醒。 天地善養萬類,而只有一顆善心,才能讀懂祂的善與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