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的一个朋友带着自己的大女儿去了一个养殖蝴蝶的大棚玩儿。当别的小朋友都跟着家长往美丽的蝴蝶身边凑的时候,小姑娘指着一只死去的蝴蝶问她爸爸:“爸爸这只蝴蝶怎么了?它是死了么?”朋友说:“是的,它是死了。”小姑娘又问:“那它怎么死了呢?”朋友又说:“蝴蝶呀,只能活十几天,所以它们才这么漂亮。”
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过了一会儿,小姑娘又在地上发现了一只被人踩死的蚂蚁,又对她爹发问:“爸爸这只蚂蚁怎么了?”朋友想绕开答案:“它可能是被人踩坏了。”小姑娘不依不饶:“那它是死了么?”朋友只好说:“嗯,它可能是死了。”孩子说:“那怎么办啊,咱们把它埋了吧!”
于是,当别人都在热火朝天看蝴蝶的时候,我这位朋友陪着自家的小姑娘认认真真地埋蚂蚁。
这位小姑娘今年四岁半。一个四岁半的孩子,已经在关注死亡。换言之,她已经在需要有人能在合适的契机,与她好好地聊一聊生死这件事情。
图片来源:xuexila.com生死观,实在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说白了,就是我们如何看待生与死。人为什么要活,又为什么要死,该怎么活,又该怎么死。乃至于,死后会去哪里,都是这门功课涵盖的内容。
最近,听说了好多个孩子跳楼的事,每当听到这种消息,我都会拧巴很久,就好像是心里什么东西轻飘飘地被抽走了,你知道它走了,却不知道它是谁、是什么。
一条鲜活的生命的消逝,投放在整个信息的海洋中,能激起的也不过就是这么大一点的水花,甚至都不会引发几个人的深入思考——不知道这是属于他们的无奈,还是属于我们的悲哀。
我总在想,这些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跳楼?新闻上说的原因听起来几乎是荒谬的——因为家长不让看电视、因为妈妈叫他起床、因为爸爸把他手机扔下楼……
不知道正在阅读的你会怎样,但我真的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生命会因为如此轻率的理由,而选择消亡。
如果,我只说如果,这些孩子的心中都没有积怨,真的只是突发状况下的冲动选择,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生死观出了问题。
今天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没人教他包饺子、挖野菜,也没人教他照顾自己,更没人教他如何看待自己、乃至自己和亲人的生死。看起来,今天的每个孩子都是被众星拱月地宠爱着,其实他是在被十面埋伏地迅速荒芜着——他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他以何立身、如何自处,他在这个世界中的真实角色和位置,他的生命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将来他要以什么姿态离开这个世界……这些生命的根本问题,统统没有得到解决,然而需求依然存在着,一刻也没有离开。于是,孩子们只能自行寻求答案。
不要说这些问题太虚无,要看看今天到底是谁在代替父母、老师为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死观的塑造——是影视、艺人,和电子游戏。所以你会发现,你越来越难懂得你的孩子,也越来越难以与他沟通,甚至难以让他把他的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移到你的身上哪怕几分钟。不要等到你已经完全无法影响他的那一天才去用家长的权威甚至暴力解决你们之间的认知分歧,要趁现在从你无法信任的信息源手中,把孩子抢回来。
当一个孩子,从人物频繁死亡的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中学会了死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之后,他或许会真的不那么在意自己的生死——或许,对孩子来说,虚拟与现实,真的没那么容易区分。
图片来源见水印死亡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所以,我们到底要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祂,这是一个课题。前些日子,偶然看见微博上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被传得很火,小孩子在清明节悼念作文中提到了自家死去的猫,言辞间,有思念,有遗憾,却并没有过分的执着,文笔也很是温婉,读来让人赞叹。
或许,对于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来说,这也可以成为关于生死观这门必修课的一种,参考答案吧。
图片内容转自微博@我们一班 图片内容转自微博@我们一班 图片内容转自微博@我们一班惊鸿
201704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