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葛亮,是那本《燕食记》。当时就普惊叹过作者的浓厚功力,从食物着眼写尽历史的悠远与沧桑,既大气磅礴又充满着人间烟火。
而这本《梨与枣》是他的全新随笔集,曾获得香港图书奖。与其说它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一本书评合集。每篇文章都以一本书为主线,共推荐了36本书。共分为“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7个章节。
书名《梨与枣》既新奇又富有喻意。葛亮说,古人出书,谓付之梨枣。梨木、枣木都是厚重质密的木头,为雕版刻书的上选材料。以此为名,则颇显此书当与写书和读书之关系了。
通读下来,我觉得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一本书,你不可能通过速读或是跳读领会作者的意思,因为每一篇文章都不仅只关乎当下的这本书,而是以此为起点发散开去,结合了民俗、历史、典故、史实,并结合作者的自身感悟而写成。
他写饮食、写瓷器,写戏曲,写建筑,写摄影,写画作,写中外文学精典,他总能延伸出作品当时所处时代的其它故事,让我们耳目一新。
他对36部文学作品的解析和感悟,也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那些与历史结合,与当今时代交融,那些艺术和文化,那些城市和记忆,都沉淀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阅读功底。
那包罗万象的内容,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中,让我们在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感受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名人名作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一些是我们比较熟识的,比如汪曾祺的《故乡的美食》,白先勇《台北人》,三岛由纪夫《金阁寺》,汤显祖《牡丹亭》,王安忆《桃之夭夭》等。
也有一些,是我在读过此书之后列入待读书单的,如涂睿明《捡来的瓷器史》,陈鲁南《织色入史笺》斯蒂芬.茨威格《昨日之旅》,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太宰治《斜阳》,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石黑一雄《小夜曲》等。
或许我可以先读完这些书,再重新阅读这些篇章,应该会有更多与此时此刻不同的感悟。特别喜欢作者所说的: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着重或举重若轻,也就懂得他们各自的珍视。
读书的乐趣与意义,也就在于与这些文字之间产生关联,加深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的了解,对生活的热爱,可抵漫长之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