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本质上说是争夺帝位,因为在蓝玉驻守北平的时候,就看出了朱棣的野心,曾提醒过太子朱标。但是朱标一直没放在心上,毕竟朱标手底下有一帮牛逼的文臣武将,完全不惧朱棣造反。
另外朱标身为皇长子,下面那些弟弟,哪个没受过他的庇护,朱棣就是有野心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以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储君,朱允炆继位后,难以压服手握重兵的叔叔们,采取削藩政策。
朱允炆继位不到一年,燕王朱棣就起兵靖难,表面上口号是:根据《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诛除奸邪,为国“靖难”。
朱棣的“靖难”口号,虽然只是表面文章,但是对于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来说,尤其是已经就藩的儿子来说,是很容易获得支持的。毕竟朱允炆已经刀斧在前了,朱棣起兵靖难,也算是为大家说话啊!
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那么朱棣起兵的时候,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其实人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生物,有些人野心勃勃,也会有人安于现状,同样也有人选择逆来顺受。
所以朱元璋的儿子们,除少数被波及到的,大部分都是看戏状态。
已经去世的七个儿子,秦、晋二王应该是坚定的倒燕派
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八子潭王朱梓、九子朱杞、十子鲁王朱檀、二十六子朱楠,七个儿子已经去世。
朱梓因胡惟庸案,担心被朱元璋追究,自焚而死。鲁王朱檀就藩五年左右,于洪武二十二年因病去世。
朱杞、朱楠都幼年早夭。像朱标、朱樉、朱棡他们兄弟三个,可能有一个人在世,朱棣都难以起兵了。
秦、晋二王,同样是实力强劲的塞王,与朱标是一母同胞,但凡建文帝脑子正常点,可能都会先拉拢他们,对付燕王,毕竟是最亲的叔叔了。
朱棣夺取皇位后,第二代秦王朱尚炳,对朱棣派出的使者极为傲慢,朱棣下令逮捕王府官吏治罪,下书警告朱尚炳,秦王朱尚炳惊惧,入朝谢罪,才平息双方的矛盾。
与秦王一样,第二代晋王朱济熺对朱棣篡位极为不满,但没有发作。却被他的弟弟朱济熿不断在朱棣面前诋毁,最终被革去王位,下令去给前晋王朱棡守陵,圈禁十年才被救出。
第二代的秦、晋二王,与朱允炆一同在南京长大,是极为亲密的堂兄弟关系,而且血脉相比于其他藩王更亲近。
其子如此,其父就更不用说了,再怎么说,皇位也不能落到庶子的手中吧!
被废黜的五个儿子,应该是朱棣坚定的支持者
朱元璋另有五个儿子,在靖难之役前被朱允炆废黜,分别是五子周王朱橚、七子齐王朱榑、十二子湘王朱柏、十三子代王朱桂、十八子岷王朱楩。
朱允炆刚继位,就听取齐泰、黄子澄的建议,采取削藩举措,抓住这些藩王在封地的不法行为,先后将他们废为庶人,发配边远地区。
因为削藩手段过于直接残暴,素有贤名的湘王朱柏,惊怒交加,自焚而死,整个王宫上下都跟随朱柏而死。
除自杀的朱柏之外,被废黜的这四个儿子,在背地里铁定是支持朱棣的,尤其是周王,更是朱棣的一母同胞。
如同朱柏一样,他们受到朱元璋的分封,再怎么脾气好,这也是老爹给的产业,就这样被人夺去了,心里怨恨不用多言。朱棣起兵反对朱允炆,他们肯定是拍手称快的。
靖难之役被波及的三位藩王,两位被召回南京,宁王倒向朱棣
朱棣的封地在北平,与其相邻的有三位兄弟,分别是就藩广宁的十五弟辽王朱植,大宁的十七弟宁王朱权,以及宣府的十九弟谷王朱橞。
朱棣在北平起兵后,朱允炆担心他们距离朱棣不远,会支持朱棣起兵,所以召他们回南京。辽王朱植、谷王朱橞接受朱允炆的诏令回到了南京。
谷王朱橞率军三千进入南京,守卫金川门,朱棣围攻南京时,谷王见大势已去,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
朱棣继位后,谷王被迁往长沙,日益骄纵,曾意图效仿朱棣,整军备战,准备联合亲哥哥蜀王朱椿造反,结果被告发,被朱棣废为庶人。
辽王朱植回到南京后,之后被朱允炆封到荆州。朱棣继位后,记恨他不支持自己,找了个理由,将他的护卫削减到了三百人。
宁王朱权,自恃兵强马壮,朱允炆召他回京,完全置之不理。于是朱允炆下令削除他的护卫,朱权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
但是朱权这个人也是极为奇怪的,见朱棣被官军步步紧逼,又开始倒向朝廷一边了。朱棣向他求救的时候,朱权都开始接受官军进驻大宁了。
最终朱棣向他诉说不得已起兵,请求他帮助向朝廷说情,朱权对朱棣可谓是深信不疑,结果在送朱棣出城的时候,被朱棣胁迫,一同参与造反。
宁王朱权的精锐骑兵被朱棣收编,成为燕军中的一支精锐。朱权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出谋划策,朱棣曾许诺与其平分天下,结果一登上皇位,就把朱权赶到南昌去了。
其实深究起来,辽王、谷王、宁王可能都是倒向了朱允炆代表的朝廷,只不过是宁王更流氓一点,你得给他点颜色他就听话了。
但是朱棣下手更快更狠,胁迫宁王朱权一起起兵,朱允炆明显斗争经验差太远。谷王朱橞为什么那么出力地支持朱允炆呢?
因为他的母亲是郭子兴的女儿,而太子朱标的母亲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所以论圈子,人家他和朱允炆他们一帮子更亲近,朱棣这些人,都要靠边站的。
其余的儿子要么选择中立,要么还在南京没有就藩
朱元璋的儿子中,最后一位就藩的就是十九子谷王朱橞,其他的六个儿子虽然都分封了封地,但因为藩国宫室等还没有建好,或者年纪还小,都留在南京城中。
他们就藩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永乐六年左右,有些没有等到这个时间就病逝的,自然也就没有就藩的机会了。
因为没有就藩,手中就没有权力,自然也就没什么话语权,只能被看管了。这样朱元璋的儿子就剩下六子楚王朱桢、十一子蜀王朱椿、十四子肃王朱楧、十六子庆王朱栴这四位藩王了。
这些藩王对于朱棣的靖难之役,持作壁上观的态度,成也无利败也无害。朱允炆的戕害皇叔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警告,他们心中肯定都有怨气的。
但是要么是实力不足,要么是忠孝约束,或者是没什么野心,所以他们没有起兵反抗,但是湘王朱柏的死,让他们对于朝廷没什么好感。
这四位藩王大小战阵可都是经历过的,朱棣起兵南下,江南告急的时候,没一个愿意勤王的,可见他们是乐于看见朱棣成功的。至少朱棣不会像朱允炆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使阴招削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