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白鹿原》耐人寻味一幕:朱先生去世前,他靠在妻子怀里,忽然喊了一声”妈······我心里孤清的很。妻子听后,满脸诧异地说:“你是老糊涂了吧?”然而,朱先生后来的话和举动,让人感叹其浩瀚博大,以及高风亮节。
朱先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白鹿原》上的楷模权威。16岁时就考上了县秀才,22岁得了举人。举人之后参加大考,结果父亲去世,按照当时的法令,就要取消朱先生的参考省级资格。
陕西巡抚方升念及朱先生的高风亮节,特意表明皇帝,皇帝因此破了先例。不料朱先生婉言谢绝,公文六七次到达朱先生家中,然而朱先生看淡名利,他拒绝了朝廷,也拒绝了好友方升。
大革命期间,方升带领30万清军意欲血洗西安城,这时候朱先生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只身前往清军大营,用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打动了方升,使得西安城免于战乱,古都长安得以封存完整。
朱先生犁锄白鹿原上的烟草,纠正民风,改善学习风气,鼓舞百姓抗日、革命,带领群众取得了”农交“运动的胜利。朱先生去世后,他要求不吹喇叭,不办白事,不惊动乡间百姓,一切都以简单为主。然而,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还是很”默契“地排起了长长的 队伍,哭声恸天。
《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是牛兆濂。朱先生一生活得光明磊落,心胸坦然,自始至终都在为白鹿原奉献,为社会、民族大义传道,但是生命的最后,发现没有一个能够自己停留的港湾,他也想母亲,就像一个至真至善的孩子一样,渴望温暖。
在母亲的怀抱里,他能为自己活,不用考虑负担、责任和外界怎么看他,所以朱先生的一声”妈“后面,是他的软弱,正直,以及情感的寄托。
很多人听到”妈“都会心生温柔、和蔼,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一幕,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和荒诞,朱先生母亲早早离世,他在自我鞭策和激进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和价值,圣贤书让他成了《白鹿原》上的好先生,所以对于《白鹿原》,朱先生就像一盏明灯,他死了,后来的”十年运动“下,他的坟墓被掘开,仿佛是朱先生预见了未来。
看到朱先生临终管妻子叫“妈”的时候,既震撼,又感动,原来朱先生也是凡人啊,那一刻朱先生才逐渐褪去了“圣人的”光环。朱先生一生所秉持的行为准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既绝学”,才华横溢,充满了智慧,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原上的精神依托,大家遇到困难,想不明白的时候都要找朱先生。所有人都靠他,但是朱先生靠谁呢?那一声“妈”仿佛卸去了一生的疲惫,神来之笔。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大作,它囊括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演变,有宗祠文化,有农耕文明,有饮食习惯,有革命战争,有近代战争,有日寇侵略,亲人间的迫害,有伦理关系的践踏……
要想了解真正的《白鹿原》世界,依然是要阅读93年的未删减版《白鹿原》,文字的世界更深邃,更浑厚,它是我们的主动构建,而非演员、导演咀嚼后的被动投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