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
【南怀瑾老师】这一段故事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南怀瑾老师】这一段故事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19:06 被阅读0次

这一段故事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莫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这一段是骂世人的,也是最高明的警告世人。刚才讲到庸,我们人就不晓得用这个庸,自以为聪明的人,都喜欢乱玩弄自己的聪明,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笨人吃亏在哪里啊?不晓得玩弄自己的笨,所以更笨。聪明的人玩弄自己的聪明,所以也笨。那么这些人为什么笨?“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都是把自己的精神和聪明,向一点上钻。这个一,不是道复通为一的一啊!不要搞错了,那是向牛角尖那一点上钻。“而不知其同也”,而不晓得向大同方面钻。这些人叫什么?就叫朝三暮四。中国文化经常骂人朝三暮四,就是出于《庄子》。什么叫朝三暮四呢?

从前有一个狙公,就是养猴子的老头,动物园的园长,他养了好多猴子。那些猴子喜欢吃板栗,养猴子的老头,本来早晨喂四个,晚上只喂它们三个。有一天这个老头子忽然好玩,对那些猴子讲,明天开始,早晨喂你三个,晚上喂你四个。哗!全体猴子吵了起来,这个不行,受不了,会饿。他说,不要吵,不要吵,还是照旧早晨喂四个,晚上喂三个。猴子于是乖乖地说好,这样可以。

这里庄子骂世界上的人,都是像这一批被高明的人玩弄的猴子;反正是七个板栗给你吃就是了,时间安排的不同,位子安排的不同,你不晓得有多高兴!骂你一声混蛋,你就气得要命;喊你一声老太爷,您好您好,对不起,您天下第一,万岁,你就高兴了。实际上啊,都是被人家玩弄。这就是朝三暮四,暮四朝三的道理。所以他最后的一句结论,“名实未亏”,等于这个喂猴子的老头一样,板栗一天还是喂了七个,并没有变,只把观念变一变,大家就受不了啦。你不要看这是个故事啊!这就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什么哲学都在里面。所以政治上的道理也一样,一个时代转变,当政策要转变时,领导政治的人很困难,明明新办法对人民社会有利,开始老百姓绝对反对,因为不习惯。要叫人改变坏习惯,他也会觉得不习惯。所以,我们读了历史,非常感叹!

历史上有几桩事,都是“民曰不便”,老百姓不方便,闹起来造反。实际上闹了半天,照样改变了,就是“狙公赋芧”。我当年在四川,知道重庆要修马路的一个故事,古代都是石头路,下了雨,路上两边都是泥巴,房子屋檐很低。但重庆当时也像成都有地方势力,有所谓五老七贤,是从清朝到民国的,地位高,名声大,学问好,社会力量很大,财产很多。修什么马路?他们走路很舒服啊,坐坐轿子,有黄包车,为什么拆房子,修那么宽的路?马路给马走的,同我什么相干?结果有一位先生,此人后来在台湾这里过世的,后人叫他军阀,他真有办法。有一天,他就请五老七贤来赴盛大的宴会,有鸦片可吸,有赌可玩,菜很好又很恭敬,一边请吃饭,一边派他的部队,拆了那些人的房子。等他们吃完饭回去,房子也拆了,马路也修了。后来四川的朋友告诉我,瞎子讲,唉呀!真好,某伯伯修了这样宽的路,现在走路都不要手棍了。所以由这个故事看到,天下事有时要改变很难,有时必须违反大众的意思,坚持正确的政策,要有这个担当,要大众体谅那是为了长远的公利;也有的时候,在执法上和自己的私欲冲突,那只好忍痛牺牲,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时代一个环境,譬如这个环境,我们坐的位置这样布置,假使下一次来,位置改变了,许多人一定觉得“民曰不便”。我当时坐的那个地方蛮好,怎么弄到这里!所以啊,不能动。其实都是心理作用,所以社会上很多的事情,不但是政治社会如此,家庭也如此。你那个孩子习惯了不用功,以后你想叫他改变得用功一点,“民曰不便”,他也不给你用功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哲学意义,对于人生的实用,有太多的道理。你不要当成一个笑话听过去,那样就辜负了庄子,很可惜。

《庄子諵譁》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

现在要讲猴子的故事了,这一段“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故事,很有名的,在《庄子》里也讲到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狙公,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狙就是猿猴,猴子也分很多种类。宋国有个人因为喜欢猴子,所以养了成群的猴子,他懂得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这个老头子的意思,人跟动物心灵相通了。“损其家口,充狙之欲”,这人的经济不充裕,他把全家人的生活节省下来,为了养猴子。“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猴子很会吃,这样会吃穷的,他想把猴子的粮食限制一下。“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但是怕这些猴子不接受。这就是心理作用了,我们现在研究人的心理学,我称之为机械心理学,是呆板习惯性的。譬如养狗,敲敲锣叫狗来吃饭,敲惯了以后,狗到时间就来。如果锣一敲,狗来了,一看盘子里头空的,它很自然会流出口水来,因为引起它的欲望,属于心理作用。

这一段养猴子的故事,也讲到这个问题,不过不像现在科学的说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老头子怎么办呢?跟猴子商量,“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他说我早晨给你们三个芧头,晚上给你们四个,够不够?他问了以后,“众狙皆起而怒”,猴子就咬牙咧嘴,发脾气了,不行,不够。“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他说你们不要吵,那就再改,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三个,够不够?“众狙皆伏而喜”,猴子就点头了,好!这样就够了。

这一段故事很有意思,说明心理学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西方心理学走机械研究这条路线来的。所以现在的医学研究,用白老鼠或其他生物来解剖试验。我常常说,不能拿老鼠的反应推论到人身上,我们人毕竟不是老鼠啊!

但是这一段故事,还附带有群众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问题。群众都是盲目的,如说这是中国古书里的,他就不听了。如果中间夹个英文、法文,他就认为这个很进步、很科学,他就信了。所以人是很可怜的,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不是一样嘛!所以你们年轻的将来讲中国文化,像我这样说,别人不会信你,你尽管东拉西扯,把西方人的名字扯上去,然后加一些科学的花样,他就信了。这就像养猴子朝四暮三,它们就满足了,大家就说你学问好。你们做法师的,尤其做老师的,一定要懂这一段养猴子的心理学。

所以“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这是结论——这个生物界啊,都是能干有智慧的人与笨人相互混合利用。古人说“愚而好自用”,人类百分之九十九笨,但又自认聪明。这一段的含义,历代领导人都懂,所以有些帝王、有些高明做领导的人,看大家都不过是猴子而已,朝四暮三就可以了。所以智慧与不智慧的应用,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互相笼罩,你懂了这一个道理,就懂了一切应用。

同样的道理,“圣人以智笼愚”,上古的圣人以智慧来领导人,这个“笼”字形容得非常好,把你装在笼子里,用智慧画一个圈圈,想一个办法,笨人就向里头钻了。西方有人讲,最大的笼子就是宗教家的话,世界上有三个说谎的大骗子,好像是耶稣、圣保罗、默罕默德。换句话说,宗教家的话,就是“智笼群愚”,他们的谎言永远是揭不穿的。“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也等于这个养猴子的狙公一样,用智慧牢笼把你套住,你跳不出这一思想范围。实际上那些有智慧的人,领导一个社会,“名实不亏”,就算把名称变了,实际上朝三暮四、朝四暮三,仍是七个,数目没有变,你却变过来了。所以我们懂了这个,再看人类的历史,许多受骗的很有意思,都是愿意受骗。譬如说我爱你,爱你就是爱你,可是说爱你爱到死,你还感谢他;临死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不肯死,就是受骗一辈子。可是他愿意啊!这就是养猴子的办法,“使其喜怒哉”,这个喜怒之间,就是在这个办法上变花样。

这一段养猴子的故事已经完了,告诉我们很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已经解释了一两面,其他各方面要你们自己去参。读道家的书,不要看起来容易哦!处处都同禅宗一样,都是话头,乃至一字一句都是问题,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列子臆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这一段故事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jj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