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自2012年6月20日起,被告李某某共从原告处借款600万元整,分别与2012年6月20日借款100万;2012年7月12日借款100万;2012年8月17日借款100万;2012年11月24日借款300万,以上借款均签订了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月利率千分之30。上述借款发生后,担保人S房地产公司愿意为上述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后原告与被告多次协商,被告李某某还借款本金50万元和利息284.125万元,但自2014年后再未还过借款。原告于2016年12月份向法院起诉,并根据借款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承担律师费,被告李某某认为利息过高,并且不应该承担律师费。

律师说法:
原告与被告李某某签订的四份借款合同以及被告S房地产公司向原告出具的保证书,均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故上述四份借款合同和保证书合法有效。我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此外,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多数法院支持律师费的诉请,都要求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原告与被告在借款合同中就原告为实现债权发生的律师费由被告负担有明确约定;2、原告与律师(律师事务所)之间应实现债权建立了代理关系,并对律师费有明确约定;3、原告所委托的律师履行了代理义务;4、原告所主张的律师费在合理的范围。
法律对于诉讼费由败诉的一方负担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律师费的负担,在法律上则只针对少数特殊类型的案件作出了规定,因此律师费的负担通常要看当事人之间是否作出约定。在当事人之间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并没有强制代理制度,律师费不是必然发生的费用,法院考虑将一方所付的律师费判由对方支付无法律根据,因此法院支持原告律师费的诉请必须以当事人之间有约定为前提。本案中,双方借款合同明确约定,如果发生诉讼,由借款人(即被告李某某)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其他费用,最终法院判决:1、原告与被告约定的利息为月息千分之三十,相当于年利率36%,属于自然债务区间,已经支付的不予返还,尚未支付的,应当按照24%年利率计算。2、被告陆陆续续支付的利息,因没有明确支付的是哪一个借款期的利息,故依据交易习惯应当理解为还老账3、原告的律师费被告酌情支付16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