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卷06,谏迎佛疏(5)

09卷06,谏迎佛疏(5)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2-03 06:15 被阅读0次

    【原文5:】

    臣切 尝 学佛,最所 尊信,自谓 悟得 其蘊奥。

    扣乃 窥见 圣道 之大,始遂 弃置 其说,臣请 毋言 其短,言其 长者。

    夫 西方 之佛,以 释迦 为最;中国 之 圣人,以 尧舜 为最。

    臣请 以 释迦 与 尧舜 比而 论之。

    夫 世之 最所 崇慕 释迦 者,慕 尚于 脱离 生死,超然 独存 于世。

    今 佛氏 之书 具载 始末,谓 释迦 住世 说法 四十 余年,

    寿 八十二岁 而没,则 其寿 亦诚 可谓 高矣。

    然 舜年 百有十岁,尧年 一百二十岁,

    其寿 比之 释迦 则又 高也。

    佛能  慈悲 施舍,不惜 头目脑髓 以救 人之 急难,则其 仁爱 及物,亦诚 可谓 至矣。

    然必 苦行于 雪山,奔走于 道路,而后 能 有所济。

    若 尧舜 则 端拱 无为,而 天下 各得 其所。

    惟"克明 峻德,以亲 九族“则 九族睦。

    平章 百姓,则 百姓昭明,协和 万邦,则 黎民 于变时雍;

    极而 至于 上下 草木鸟兽,无不 咸若。

    其 仁爱 及物,比之 释迦 则又 至也。

    佛能 方便 说法,开悟 群迷,

    戒 人之酒 止 人之杀,去 人之贪,绝 人之嗔 其 神通 妙用,

    亦诚 可谓 大矣,然必 耳提面诲 而后 能。

    若在 尧、舜,则 光被四表,格于 上下 其 至诚 所运,

    自然 不言 而信,不动 而变,无为 而成。

    盖“与 天地 合其德,与 日月 合其明,与 四时 合其序,与 鬼神 合其 吉凶”,

    其 神化无方 而 妙用 无体,比之 释迦 则又 大也。

    【译文5:】

    臣也曾用心学过佛,最虔诚地尊敬相信,自认为悟得它蕴藏的奥妙。后来窥见圣道的广大,,才开始抛弃它的说法。臣请先不说它的短处,而说它的长处。

    西方佛以释迦为最尊,中国圣人以尧舜为最尊。臣请把释迦和尧舜对比来说一下。

    世上最崇慕释迦的地方,在于脱离生死,超然独自存在于上。现在佛教的书记载他的开始与结束,说释迦传于世上说法是四十多年,八十二岁而终,那他的寿命也的确算长的了。

    可是舜有一百二十岁,尧则一百二十岁他们比释迦寿命又长。

    佛能发慈悲行施舍,不划头眼脑骷髅来救别人的急难,则它的仁爱对于事物,也确可说是到顶了。然而必定在雪山中苦苦修行,在道路上风尘仆仆地厉奔走,然后才能有所济助。

    像尧、舜无为而治,天下各得其所。惟“能够明白大的品行,用来使九族亲睦”,则所有亲族都和睦;公平地规定百姓,使百姓明白如朗日,使万邦协和,则黎民在突然事件中也能守时和谐。极至于上下草木鸟兽,没有不一样的。他们的仁爱及于事物,和释迦比较起来又有过之。

    谏迎佛疏(5)学习笔记:

    读奏疏不是为了学阳明先生的技法如何去取巧,而是学致良知。阳明先生的奏疏可以学到如何写文章、如何与人沟通、这不假,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技巧,只是因阳明先生致良知而行自然而然的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学习是为修已,而非为了这个结果而学。

    不是我们通过学习一个道理后把它记住,然后去 用这个道理去修正我们已有的一个道理。(初期修已时,确实需要经过这个过程)而是我们原本就有的心念,听从我们原本就已存在的良知而行。

    在践行时前期是不知不觉,靠着我们所学知识去分析推理,去强记,去勉强的把行为改成我们按理论理解的那个“对”的行为去行。在真正求诸已的过程中,去体会后知后觉(良知)、当下即知(良知)与先知先觉。在技上总结经验,但更不忘践行体悟良知。

    比如,我们初期可以学习或套用阳明先生的方法去解决事情,但不能忘记,我们套用这个方法是为了体悟我们自已的良知,感受自已真实的内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只是用计取胜,根本没有关照自已的内心主是违背了初心。

    良知是什么?

    你有没有,做过一件事后,内心觉得后悔,认为自已有点过分,然后又为自已找出很多理由,告诉自已自已没错的经历?

    你有没有在说某一句话时,突然脑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不该如此说?

    日常可以从出现类似情况时,好好体悟一下,良知是什么。

    什么是良知,无法用精准、确切、简洁的语言去概况,需要我们自已在自已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去体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卷06,谏迎佛疏(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j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