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技术和生活形态巨变的时代,我们的烦恼,困惑和矛盾更加剧烈,甚至有抑郁症的阴影,本书以此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寻找到更好的自己。
.佛法的要义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诸恶莫作,其精髓在于不伤害。
众善奉行,关键是饶益众生。
自净其意,拥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证悟。
一切都是因缘的聚合与消散,自净其意,不著有无,以此清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们求佛的出发点大致三类,一类是希望生活安稳快乐,事业发达,家庭幸福,这类人需要诚心正意,断恶行善。二类是希望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痛苦,实现心灵的自由解脱,这类人要放弃世俗社会的财富和享受,专注于对治自身的烦恼,寻朮个人解脱。三类是希望获得圆满的智慧,以更好的帮助众生,他们需要努力断除自身的烦恼和执着,并具备深广的智慧和善行。
.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拥有不是放下的前提,放下不是拥有的必然结果。“得到”靠福报,而“放下”是智慧。
.不安全感是源自对无常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执着。
.我们凡夫的在意,只在意跟自己相关的人和事,在意“我”和“我的”,如果没有“我”和“我的”的观念,“失去”的概念也会淡化,人与事的远去,不再难以接受,无法释怀了。
.佛教修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断恶行善,断十恶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远离贪心,远离害心,远离邪见。
.许了愿就要实现,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生活中朮而不得是常态,学佛法,是当你愿望落空时,它能引导你放下失望,恐惧和执着,教我们透过不圆满,不稳定的流转现象,感受喜悦清净。
.佛法修行的基础是一颗善良的心,不会存心去伤害,面对困境不会轻易失掉心中的善意。佛法的修行,是学习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安乐。
.如果想心里平静一些,应该尽量让生活简单一点,内心的平静需要改变价值观念和生活的诸多定式。要肯放弃,也要肯投入,要耐得住过程的缓慢,琐碎和艰难。回归内心的平静须从淡化内心的执着开始,少吃一点,少睡一点,精神,身体会更加健康。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人间的痛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
《透过佛法看世界》复盘,怨憎会,爱离別,求不得,不欲临。我们承认痛苦普遍性,人生本来如此,我们不必急于化解痛苦,因为它是必然的。
.安乐是内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对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刻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不要期待自己能一下把贪嗔痴全部放下,修行需要耐心,要允许失败和重来,只要不放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