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是北京大学推荐给莘莘学子必读的数目。
也许正如这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我们总是需要度过一关又一关,跋山涉水,
历经千难险阻,却不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心智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幸福敏感度,
所以,我们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是不能拒绝成熟。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临床医生,目睹过许许多多逃避成熟的人,也目睹过许多为争取成熟而努力奋斗的经历。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当我们开始逃避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相反,当你积极开始去解决问题之时,一切都在变好的路上。
回到开头,人生确实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但是不是逃无可逃,都是绝境了呢?
可有真正可行的办法?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一) 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也有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道理,成年人都懂,但是想要实践这些原则,
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要敢于正面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而面对这些原则更深层的的动力,其实就是——爱。
(二)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
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
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早在孩童时期,从五岁开始,
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
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
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
当孩子12岁时,
应该是已经无须父母敦促,
就可以自己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
如果是这样,到了十五六岁以后,
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这一种习惯,
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但是,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
很多青少年都缺少这种健康的习惯,
没有体会到推迟满足感的好处。
不少孩子长到十五六岁,
仍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
而是将次序颠倒。
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强迫自己干掉那些棘手的事情,
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可以变得轻松。
(三) 子不教,谁之过
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
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受到严厉的责骂和体罚,
即便小有过错,父母也会怒不可遏:
辱骂、威胁、恐吓、掌捆、脚踢、鞭打、拳击,
可谓花样翻新。
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因为它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
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
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在孩子稚嫩的心中,
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
神圣而威严。
所以,父母的爱至关重要。
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