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加班到比较晚,就叫了个车回家。
开车的师傅,在听着电台的情感节目。
节目里,一位父亲在分享他和孩子的故事。
他是个严格的父亲,对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只是读小学五年级,他已经让孩子要考高分,为以后打好基础。孩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每一门功课都是95分以上。
期末考试时,他让孩子英语要考100分,因为英语一向是孩子的拿手科目。由于粗心丢了0.5分,最终孩子只拿了99.5分。
父亲很生气,“你怎么就那么不争气,连拿手的科目都拿不到100分?”
孩子只是哭,他答应过父亲要拿满分的,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父亲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也不想对孩子那么严格,不过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如果不在一开始跟紧脚步,到后面就跟不上了。
父亲的想法并没有错,不吃学习的苦,以后就得吃生活的苦。
不过,和孩子沟通成绩的时候,其实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提过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成长性思维,一种是固定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重视成长,不害怕做错,错误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固定性思维重视表现,拒绝冒险,倾向于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避免犯错。
如果父亲在和孩子沟通成绩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分数,也就是孩子的表现上,那么慢慢就会培养出一个重视表现的固定性思维的孩子。
如果是是在学校,固定性思维的孩子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因为在学校里,要想考试成绩好,只要付出努力学习功课就好。
可是,小孩子总要离开学校到社会工作,并不会一直有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告诉你要学习什么。总会在某些时候,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会手忙脚乱,做得一团糟。
如果这时候自己的注意力还是放在表现上,就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差产生挫败感,会担心自己无法把事情做好,而逃避自己不熟悉或者困难的工作任务,很容易停滞不前。
如果是成长性思维的人,读书时也好,工作时也好,他在意的永远只会是现在的自己,相比过去的自己,是否进步了,是否成长了。
拥有这样心态的人,任何时候都会越挫越勇。
如果在和孩子沟通成绩的时候,可以把沟通的重心放在孩子做错的题目上,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利用这道题目举一反三。会更有利于孩子培养出成长性思维来看待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