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天散步,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个移动的屋顶。彩色的。
大雨如瀑,小雨如幕。
想想白娘子,为了成就自己的爱情,抬手之间,长袖擅雨,自已不带伞,把个有遮雨资源的许仙哄到了同一条船上,继尔是同一个屋檐下。
我也许这辈子都干不成如此略使小计的事情,干什么事情都是直通通的,这是我的短处,也是长处。但说出来还是对她的小阴谋有满满的羡慕。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眼前直通通的悬铃木、光秃秃的柏油路,瞬间变成了西湖景色在眼前展开如诗的画卷。
今天走路,不听蒋勋,牵涉了太多的注意力。从去年冬天开始听,已经多半年了。什么也不听,有雨就够了。就这么打着伞,穿着凉拖,慢慢走着,思想就随性放开,胡乱飘摇。
说是今天有暴雨,看看天,一时还暴雨不了。
雨小了,就收了伞。儿子曾说过:哎呀,我咋怎喜欢雨天哪!一下雨,我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兴奋的睡不着,出门还打啥伞哪。
这才是孩子的可爱这处,话说回来,还真是我的翻版。

偶尔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朋友圈,刘年、张二棍、王单单、余秀华等七诗人,昨天在武汉举办了“七个诗人诗歌音乐会”,刘年刚发了消息,说自己在剧场读的是自己的诗歌《离别辞》,他诗歌中我喜欢的一首,前两天脑子里还一直回响着后两句,诗不长,录一下:
离别辞
刘年
白岩寺空着两亩水
你若去了,请种上藕
我会经常去
有时去看水,有时去看你
我不带琴来,雨水那么多
我不带伞来,莲叶那么大

我走了几步路,就把这首诗记熟了。个人感觉,这首诗和行吟诗人张子选的风格有那么接近了,看似简洁,却有看不见的匠心在里面,才显得那么随意,慢,优美。
别看刘年衣着、长相和正在地里干活儿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写好诗,这首诗细腻,娟秀,美妙,还带着传统的古风。
最早记住刘年是他的《写给儿子刘云帆》,深情、沉重、疼痛,眼前浮现的是一个“70后”老头儿,在给儿子交待身后事情。后来因为刘年把余秀华的诗歌发到《诗刊》上,引起诗歌评论的轩然大波,才知道原来刘年是真的七零后,不是什么老头儿。直到今年五一,在海口见到刘年,当我从酒店的旋转门走出,一抬头看见台阶前正在抽烟的刘年,他老熟人似的朝我扬了扬右手,相视一笑。
刘年现在是湖南吉首大学的文学教授,每周课不多,空余的时间,他仍是骑着他的电驴出去跑,续接着他的游吟诗人梦。
他在国刊当编辑时,我想,应该是为数不太多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官老爷们是以国刊编辑的标准要求刘年的,他们何曾了解湘西永顺县那个乡下人刘年的苦难成长史!他们何曾知道刘年内心对寻不见的亲人撕破心肺的疼痛!
但没办法,谁让他屁股坐在那个位置呢?
今天走路有些时间长,不知不觉就走过了东环路,到了通往城东十八庄的小路。路边有人在红薯地里摘红薯秧,可能是要拉到集市上去交易,我想要两根栽到院子里,但没好意思张口,还是等有机会了到市场上去买比较合适。于是往回走。
路边新翻不久的空地上,长出一层嫩油油的马齿苋,我们这儿叫马蜂菜,带着点点滴滴的晨雨,一对对叶子小耳朵般可爱的很。弯腰采了一把,摘了一张大悬铃木叶子包了,折一根长牛筋草捆好,拿回家,发了面去蒸一锅暄腾腾的菜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