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座高中校园里面会有教学楼、运动场、体育馆、食堂、宿舍,而大学校园里面则会多出一种楼,即每个学院的院楼。因为我是园艺学院的,所以对园艺院楼情有独钟,觉得这是华南农大最好的院楼之一,事实上它也是校园内拥有高楼层的院楼之一。园艺院楼一共有九层楼,除了最高两层外,其他每一楼层都有二十多个房间,有的是教室,有的是实验室,有的是办公室。
还未入学前的那个暑假,因为对大学校园和生活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期待,迫切地想知道关于衣食住行的一切,就加入了各种新生群、查阅了校园贴吧等论坛里的各种帖子。在知道自己的宿舍楼后,就在地图软件里查询着校园的地理位置,那时候以为园艺院楼就是我们上课的地方,因为它离宿舍区还挺远的,所以就在心里想着,每天要步行十几分钟去上课。直到课表出来后才知道,一些基础公共课程在泰山区的第四教学楼上,只有专业课才会去到园艺院楼。
尽管如此,新生周的时候我们没少往院楼跑。一般而言,在华南农大里,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为新生周,那一周我们无需上课,由助班和心助带领全班同学熟悉整个校园、参加各种会议和典礼以及办理各种事务,如体检、缴纳学费等。除了学校统一开的会议外,大部分会议都是由学院自行举办,因此,我们第一次去园艺院楼就是到224报告厅里开会。因为刚开学大家都不认识路,而且校巴不方便,所以我们没有选择自行前往,也没有选择乘坐校巴,而是一行人从泰山区宿舍楼出发,排着两列队伍步行至园艺院楼。虽然正值九月初秋,但广州依旧是夏天,而且太阳猛烈,每个人一边走着,一边手里拿着东西在扇风。就因为新生周这样每天在太阳底下逛校园,我还晒黑了不少。
报告厅不算大,大约有200多个座位,椅子是那种带小桌板的红皮椅子;还有一个舞台,带屏幕的那种;舞台旁有一个操作间,可操作屏幕和音响等。园艺学院大概有300名2017级新生,显然报告厅内是没有那么多座位的,因此每次去开会都会有一两个班级需要自带小红凳坐在过道处。
因为园艺院楼只有这么一个报告厅,所以学院内几乎全部会议都会在此举行,大到学生会换届大会、党员大会、新生晚会、毕业晚会等,小到一些活动的培训会、某个班级的班会。当然,由于活动颇多,有时候时间上还可能会“撞车”,因此想要在报告厅里开会需要提前预约,我没有当过此类活动的组织者,对预约流程不甚了解。不过,如果想要的日子被提前预约了,恐怕只能“转战”第四教学楼。
院楼外墙用的是白色瓷砖,所以从远处看去,就是一栋洁白的大楼伫立在其中,虽然经过风雨的冲刷已经没有那么白了,但它在周围的绿色植物中依旧显眼。门口旁有一颗荔枝树,据说价格不菲,是一颗百年老树,为往届校友捐赠,拍毕业照时有幸与它合影。院楼的大门是一排玻璃门,上方是用繁体隶书写的四个金色大字——園藝學院,两旁的立柱上挂着许多表现荣誉的牌匾,如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果树学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一级学科、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等。
从地图上看,园艺院楼是一栋近似五边形的建筑物,不过这个五边形内只有边长一圈是房间,中间是露天的。没有系统学过建筑学的知识,但根据我对广东建筑物的了解,加上气候原因,我想这样大概能接收到更多阳光,也便于雨水的流走。对于在院楼做实验的学生和老师而言,在疲惫的工作后也能走到房间外、趴在栏杆上,望着天空放松心情。一楼的中间处有两片羽毛球场地,傍晚时分,这里总会有许多学生和老师在打球,与此同时,也常常有人在旁边的空地上踢毽子,总之,他们会充分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身体。除了进行羽毛球运动外,这片空地也承担着举办展览的任务。因为这里摆放着园艺学院的标志和李沛文的头像,后者是是我国果品贮藏加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对华南农学院(华南农大前身)的教学做出了许多贡献,因此在此地摆放展台和举办活动非常合适,我还常常看到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有外来嘉宾在此处参观,并在园艺学院的标志前合影留念。
第一次在这里参加活动应该是大一时的“百米画布”活动,那是一个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分别有种树和百米画布等分活动。每个班级派不同的人参加,当时我作为副班长带领一批同学参加了“百米画布”。几大块长画布铺在地面上,上面是一幅幅未填色的画,而我们的任务就是用颜料上色,每个班级负责一幅。一开始,大家可能还沉浸在“为什么要周末一大早出来搞活动”的困倦心态,手中的画笔也“心不在焉”,不过,随着画中色彩的逐渐丰富,大家的兴致也逐渐高涨,有的人提出想法,有的人找水洗颜料。不久后,画成形,每个同学看着这幅出自自己笔下的画,都心满意足。
因为园艺院楼有羽毛球场地,所以我们学院的羽毛球比赛都会在这里举行,我曾作为举办方参与其中。提前几周开始发布通知、征集报名的选手、进行规则的培训,比赛当天一早到达布置场地,我们体育部有的当记分员,有的当裁判,我被分到裁判组。虽然已经提前学习过羽毛球比赛的规则,但由于我从未当过并不熟悉,而且比赛节奏很快,一开始有不少分我还算错了,还得靠一旁比较专业的选手提醒我。好在一开始的小组赛中,选手也并非全都专业,我也就能糊弄过去,慢慢地进入比赛节奏后,我才逐渐适应。我们学院人不多,几轮比赛下来整个赛事就已经来到决赛环节,此时,所有人专心致志,每一球的落地、每一球的扣杀、每一次的挥拍,都伴随着选手和观众的欢呼声或叹息声,很快,比赛决出胜负。这场园艺学院的羽毛球赛在半天的时间内圆满举行。
以上是我大一大二时对园艺院楼的全部记忆,那会不常去院楼,但每次去都是参加活动或会议,直到大三开始有专业课后,去院楼的频率提高,对楼内的各种教室和实验室也渐渐熟悉。虽然每一层楼有20多个房间,但仅有1间是课室,其他都是各种贮藏室、实验室和办公室。进玻璃门后往右拐,是整栋大楼的电梯间和楼梯间,九层楼的园艺院楼中有两个电梯,在上下课期间总需要等上一会,因此,如果不在高层楼上课我一般会直接奔向楼梯。
园艺学院一共有3个专业,分别是园艺、茶学、设施,而园艺专业又可以细分为果树、蔬菜和采后方向。为了方便交流,同个专业的相关实验室和老师都会分配在同一层楼或相邻楼层,因为果树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我们学院的王牌专业,该专业甚至可以细分至某一类水果,因此占据的楼层也更多一些。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室、校友之家、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属于行政范畴的都分布在一楼,所以这里大都是学院行政人员办公的地方,如辅导员和教务老师。
二楼属于园艺专业采后方向,其全称为采后科学与技术系,研究的主要是水果采摘后的保鲜,由于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这个方向的,所以对这一层楼更加熟悉。这里分布着采后病理实验室、采后生理实验室、采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贮藏室、园艺产品贮运保鲜实验室、采后品质与生理生化实验室、采后病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大三上专业课后,每一门课几乎都有理论课和实验课,因此,在上完理论课后,我们会去到相应的实验室继续或在其他时间上实验课。通常而言,上理论课的课室和实验室都会安排在同一楼层。除了某些特定的仪器室外,其他普通实验室内大都摆放着三四排长条形的实验桌,上面提前放着该节实验课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周围的地上或桌面上还放着需要用到的水果,大都是当天或提前一天新鲜送来的。出于对水果的喜爱,我尤其爱上采后课,这也是我选择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因之一。
几乎每一门实验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到2人,大到5-6人,采后实验课是大组,且分组是固定的。尽管理论课都是由老师来上,但实验课大都由该老师的研究生来上,这是研究生的任务之一,不过,这倒是让我更喜欢上采后实验课了,因为上课的师姐们既漂亮又专业。每一次课都会用到不同的水果,对其做不同的处理,例如,不同浓度乙烯对香蕉的处理,测龙眼柑橘等水果的糖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果蔬冷害观察,果实病害观察等。虽然课程内容是挺有趣的,但实验过程却是时而开心时而悲伤,因为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翼翼。作为本科生,在实验数据不好的情况下还能通过修改数据糊弄过关,以此完成实验报告;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每一次实验失败意味着需要重新再来,这可能就是做实验是一件既有趣又枯燥的事情的原因吧。采后的实验大多一节课内就能完成,但有的实验则需要隔几天测取数据,此时,用试剂处理过的水果就会保存在一楼的冷库中,里面分别有-20℃、5℃和15℃三个温度区域。
本科生在大实验室上课,而研究生因为几乎每天都需要做试验,所以他们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当然不是单人单间的,而是与自己的同门共用一间。一般而言,本科生的毕业实验也是由研究生来带,我也有幸在师姐的实验室里待过一个月。那个实验室里的“装备”可比普通实验室里的多多了,一进门处就有口罩和硅胶手套,柜子里都是实验用的消耗品,实验桌上挂着移液枪,台面上放着各种型号的移液枪头、大小烧杯、试管和试管架,公共区域内有离心机、电子平台秤、超纯水仪、生物医疗冰箱和超净工作台等。做起实验来,常常忘记时间,有时候甚至需要熬夜做,不过,这在园艺院楼并非罕事,在凌晨两三点当结束实验准备回宿舍时,走到室外会发现怎么楼上还有一间房间亮着灯,噢,原来是和自己“同病相怜”的实验人。
果树方向的大多数实验室和办公室位于三楼和四楼,其全称就叫果树学系,因为果树方向是园艺学院的王牌,所以基本上历任院长都是由果树系的教授担任,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偶然,在我四年园艺生涯中,两任院长都是研究荔枝的,可见荔枝在我们学院的地位。如果说有哪一种水果能与荔枝抗衡的,那龙眼当之无愧。三楼有一个广东省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四楼有一个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一间广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办公室。此外,学院党政领导的办公室和部分果树系的实验室分布在五楼,从楼层的分布来看,就知道果树系是园艺专业的头号。尽管如此,因为果树学的课需要经常下地,而且理论知识多,因此,除了必修课外,我几乎不会选择果树的选修课。
印象最深的就是427的电泳室和428的PCR室。大三秋季学期,我们有一门课是关于分子生物的,在理论课结束后需要连续做实验,实验时间被安排在各种周末或晚上。那段时间,大家到处奔波,到外面企业见习、一整天待在园艺院楼做实验,结束后还有一堆实验报告等着完成。这在园艺学子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了。有一天下午,我们做的实验是提取DNA的,做过这个实验的人都知道,要跑出又清晰又准确的PCR条要有多难。我们将要提取DNA的样品捣碎(记得好像是某一种绿色蔬菜)、加入试剂溶解、离心,再将需要用到的样品从中提取出来,放进提取DNA的机器中,这个过程要等上几个小时,所以一旦失败付出的时间成本就会很高。机器操作结束后,我们会去到PCR室,在里面的电脑里导出自己的结果,很遗憾,本科那会大家基本都跑不出好看的PCR条。或许因为遗憾,才能让我如今回想起还那么印象深刻。
四楼的实验室分布中,还有4间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本科教学实验室,但我从未在那里做过组培实验,不过,我们曾在外面的企业做过组培实验。与大多数企业在写字楼里不同,园艺相关的企业大都地处城乡交界处,园区内既有办公室,又有实验室和田地。进行组培实验那天,我们来到一个企业的实验室,里面黑灯瞎火的,大概是组培所需的环境,室内摆放着几排超净工作台,有几位研究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他们头戴帽子、身穿实验服。虽然我们学过相关理论知识,但真正操作起来还要向他们请教。
蔬菜方向的实验室在七楼,分别有蔬菜种子科学实验室、蔬菜分子遗传育种实验室、蔬菜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蔬菜组织培养室等。因为设施专业与蔬菜方向存在一定交叉性,如设施蔬菜,所以这一层也有部分属于设施的实验室。而六楼都是茶学专业的,因为园艺的课程基本不会涉及,所以我也从未去过,大概知道那里的实验室里会有一些茶叶烘干机、制茶机器等。
有一门课无法归纳为以上3个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是园艺学子的必修课,即园艺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病虫的,其实验室分布在5楼。由于课上需要观察昆虫的标本,所以其有特定的实验室。这是一门让所有园艺生都瑟瑟发抖的课,不仅因为课上要观察辨认各种门类的昆虫,而且每位同学还需要亲自抓虫。在上这门课的那个学期,我成功克服了对毛毛虫的恐惧,而且一旦在路上遇到昆虫就会非常兴奋,急忙问身旁的同伴有没有合适的瓶子或袋子,赶紧抓起来。以往师兄师姐如果抓不够要求种类的昆虫,会到网上购买,而我秉持着节俭的优良传统,和同学一起到各种菜地和植物园抓虫子。每一位上这门课的学生都会拿到一个捕虫网、一个镊子、一瓶装有福尔马林的罐子。所以,在春季学期,你会在华南农大校园里看到许多拿着捕虫网在植物园里奔波的身影。不过,在显微镜下,能清晰地看到虫子的每一个身体构造,触角、绒毛、四肢等,其实也挺有趣的。
虽然目前园艺学院只有园艺、茶学和设施三个专业,但花卉专业曾经是园艺学院的,只是后来被划分到其他学院,因此,八楼还有两间属于花卉的实验室,我们的选修课中也有与花卉相关的课程,如压花课和插花课,而我上过其中的插花课。
每一次插花实验课前,老师就会联系学习委员安排同学去花卉批发市场买花,第二天同学们一起带着买的花去到园艺院楼的插花实验室。因为在之前的理论课上老师已经详细讲过如何插花,以及插花的类型,所以实验课上,大家也都立刻进入状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瓶,拿起一块已经泡好的花泥并裁切成合适的大小,再选择一种主花、不同类型的叶子和配花,插好后左看看右看看,再重新修正。每一次插好的花都需要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而最后一次插的花会是期末成绩,因此,在最后一次实验课前,大家就要想好自己的期末作品,不仅是插花类型,还有花的品种,甚至包括作品名称,并告诉帮忙买花的同学自己需要买什么花。我期末作品的主花是竹子,起的什么名字忘记了,只记得整个作品颇有一种孤傲屹立之感,虽然前几次的插花作品都不太满意,但对于最后的期末作品还是挺满意的。
在学生时代,园艺院楼给我一种“要把我吃掉”的感觉,吃掉我的精力、吃掉我的时间,让我安安分分待在实验室里。尽管实验课都比较有趣,是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可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但依旧敌不过实验结果失败带来的挫败感,这大概也是我最终没有坚持选择园艺的原因之一。但我不得不承认,那段在园艺院楼的日子,沉浸在实验室里的日子,埋藏在实验报告的日子,会是我独一无二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