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碎片式学习
说实话,现在我们大部分职场人
都很难找到一整块的时间,专门用来精进学习。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随时都处于被打扰的状态,
能有两个小时以上整段的时间,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而且在海量信息的时代,
大量有用的精华信息夹杂在无数碎片信息中。
碎片化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内容,
想着过几天找一个大段的时间再去好好学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在碎片化时代,我们要接受碎片式学习、学会碎片式学习。
2、确立学习目标
不论学习什么,我们第一步应该做的,
是要明确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实际的应用目标。
学习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
没有这个实际应用目标,
即使你每天看书、看微课,
那么一切都会停留在表面,看似什么都懂了,
但其实真做起来什么也不会。
3、搭建知识框架
确立了学习目标,接下来就要搭建知识框架。
如果你要学习的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在本职工作上精进,
那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以及要具体达成的工作目标去安排学习框架。
如果你想学习那些陌生的知识,那就先找一些入门的经典书籍,
比如想自学经济学,那就可以买一本《经济学原理》,
先看目录,找到书中的逻辑框架,
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框架,然后再入手学习。
搭建知识框架能够让你快速入门,
并且能够合理安排学习顺序和重点,而不是一股脑地硬塞。
更有利于在实际应用时,随拿随用,确保脑子里不是一锅粥。
4、重建生活规律 其实碎片式学习很多人都知道,但有不少人迷失在了碎片时间里。 上班路上听书,等电梯时看公众号,下班路上看微课视频,看起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都用上了,但其实收效甚微。
所以,关键不是在碎片时间中学习,而是重建生活的规律。 压缩能压缩的时间,寻找时间存量;放弃不必要的事情,做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事情;规划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比如你平时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喜欢边吃边看电视,不知不觉就吃了两个小时,那么这个时间就是可以被压缩的。 再比如你睡觉前总喜欢躺着玩手机刷微博,可以尝试在床头放一本书,睡觉前不是玩手机而是看书。 还可以刻意让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必须去做某件事,比如每天晚上9点到10点看书,10点到10点半写总结。 几周或者几个月后,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吸收知识的效率也会成倍增加。
5、碎片知识输入 完成以上的几步后,才到了开始真正学习的阶段。 这个阶段,最简单也最枯燥,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输入知识。 对承载知识的不同载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如果是书籍,则要求我们尽量精神集中地去阅读。 而且书本中的知识自成体系,阅读时也需要我们自己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 那么读书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就比较高,所以可以选择在每天晚上单独拿出时间去做。 如果是在软件上听书或者听课,你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任何空闲时间去听,学习的方式要从求质变为求量,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大量输入信息和知识。
6、定期总结思考 在知识大量输入后,我们就要开始整理总结知识。 首先,读书和听书时,如果有受到启发的话,可以随手记下来,就当我们在做课堂笔记。 而随着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想法也会越来越多,就会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认识。 每过几天,可以一周,也可以是两周,时间不固定,等到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自己写一些总结或者感悟。 知识的吸收在于如何理解,整理笔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梳理知识,还可以不断修正知识框架。 除了整理,还要尝试自己讲给自己听,也可以把你的思考讲给别人听。 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本来你想当然的事情,其实讲出来别人根本不理解。这不是因为你表达能力不够,也许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学会。 所以,写总结和讲出来,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职场人如何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提升自己?
首先要确立学习目标,目标一定是实际的应用目标。 然后搭建知识框架,重建生活的规律,养成学习习惯。
接着利用碎片时间大量输入,读书、听书、看视频等等,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
最后还要不断整理和思考,通过总结把知识沉淀下来,还可以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你对时间的投资,就是你对人生的押注。时间用在哪里,你的人生就在哪里。
作者 | 宇琪 来源 | 插座APP(ID:chazuomb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