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您多久没有回家看望您的父母了呢?
以前经常看到有关空巢老人的新闻,觉得那些做儿女的都太不孝顺。现在却万万没有想到我妈也成了空巢老人。
而有着四个孩子的母亲更没想到,有一天,她也不得不空守一间大房子,望眼欲穿的盼望孩子们的归来。
我的家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兄弟姐妹四个。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可以想象父母把我们养大并培养成人得花费多少心血。
母亲经常跟我说她以前刚生完孩子没几天就得下地干活,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足够的奶水,孩子饿的整夜哭闹。一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又累又困,眼睛都睁不开了,还的爬着去挣公分。
慢慢的,我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先是去外地求学,然后是出来工作,一个个都远离了家乡。
刚开始那几年,父亲还在,两个人还有个伴。不幸的是,父亲在2008年时就不幸去世了,留下母亲孤独一人。
那时候 母亲身体还比较硬实,可以到各个城市跟我们住一段时间,这边去一阵子,那边去一阵子,一年过的也挺快。
慢慢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懒得动了,哪里都不愿意去。一个人在家,守着上下两层空荡荡的房子。我们只能有空的时候回去看看母亲。
一次,我回去看母亲,她跟我说晚上睡不好觉,接着说了一件让我觉得很诡异的事。
“有一天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好容易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就看到你爸跟我说:你怎么还不睡呢?都一点半啦。那情景就像是真的一样,我赶紧睁开眼打开枕头底下的手机一看,正好是一点半,一晚上再也无法入睡。”
我听完,心里倍感凄凉,母亲是太孤独了。父亲天上有灵,也会怪我们这么不孝顺吧?
我劝母亲,你去我哥或我弟那里住吧,一个人在家也不是办法。
“不去不去,我哪里都不想去,在家挺好的,去哪里都住不习惯。”母亲一口回绝,我知道多说也没用,就不再劝她。
母亲身体一直都挺好,在家里什么都能自己做,只是有一次发生了一件事,至今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一天,我一个姨妈去看望我妈,回去的时候我妈打算送送她,因为我们那里比较偏僻,离街道比较远。
家里有两样交通工具,一个是三轮自行车,比较安全,我妈也用了很多年;另一个是我哥给我妈买的老人电动三轮车,我妈妈开慢点也还可以。
我妈考虑到要载一个人的话骑自行车就比较吃力,于是就选了电动三轮车。
平时开的挺好的,不曾想,在一个拐弯的地方我妈一个不留神撞到了一扇墙上,两个老人瞬间从车上摔了下去,把手腕都摔断了。邻居们赶紧把她们送去医院,然后给我们几个打电话。
我弟弟离家比较近,马上赶回家,把我妈接到市里,慢慢调理了几个月手才好了,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手有时候还会有点疼。
手还没有好利索,我妈就呆不住了,总想回家去看看。我弟拗不过她,最后只好又把她送了回去。
这一回去,她又开始在家里养鸡种菜,说等我们过年回去吃,不愿意再出来了。
如今,母亲已经是73岁的高龄,身体慢慢的不再硬朗,前阵子还闹发烧、肚子疼,食欲也没有。我们都挺担心,天天打电话回去问情况。
我弟赶紧回去带她上医院做了检查,没发现什么大问题,我们的心才放了下来。
其实我们都知道,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已经不现实了,毕竟那么大年纪,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就像当年我父亲一个人在家时,晚上发生意外致使他离世一样。
可是,做儿女的我们又都很自私,没有哪个愿意为了老母亲,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回到简朴的农村。
我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借口:工作太忙,孩子太小,需要照顾,想等孩子大点了再回去。但是我们不知道,父母却也越来越老,他们也需要我们,孩子可以等,父母却来日不多了!
父母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好像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求回报,我们也心安理得的享受。
父母爱我们远胜过他们自己,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们,怕我们吃不好,穿不暖。
年轻时为我们奔波劳累,年老了还要为我们的儿女操劳,而我们爱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却远远胜过爱父母。
我们清楚的记得自己和孩子的生日,每年生日没到就早早的做准备。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记得父母的生日呢?我们有谁为父母办过生日宴?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都为父母做过什么呢?除了一次次的闯祸,一次次的索取,我们什么也没有为他们做,就连经常回家看看这点小小的要求我们都无法满足父母。
什么都可以等,唯有孝顺不可以等! 当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悔之已晚。
而现在,刚好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