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届世界杯在喧闹中进行着~
足球是有生命的在不知不觉中,世界杯已走进我的生活二十八个年头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杯已凝固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鲜明的路标。当回首凝望时,总有那么多美好的难忘的瞬间,让人感动,让人回味,让人铭记。
1990年 意大利世界杯
黑白的也一样美当年正在读大学,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足球的巨大冲击力。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中国女排巨大成就的感召下,都喜欢打排球。但随着中央电视台对本届世界杯的转播报道,足球开始走入了我们的生活,精彩的比赛让我们对足球这项运动逐渐狂热起来。
记得开幕式的当天,一群人聚在上一届老乡的寝室里,围着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等待着,等待着。正在熬到凌晨,昏昏欲睡之时,意大利之夏的音乐响起来了,所有人一下子兴奋起来,随着音乐欢跳,摇摆,喊叫着。
而当一群身材热辣的时装模特们随着音乐,迈着猫步走入球场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人想到足球场还能变成了T型台。
好象就是突然间,整个寝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青春之力让人血脉喷张,所有的脑袋挤碰在电视机小小屏幕前,每个人都用着蛮荒之力,死死地盯着看,就像是能从电视里盯出一个女人似的。
美女的亮相使随后的揭幕战变得索然无味,许多同学看了一会就都东倒西歪地睡过去了,虽然阿根廷0-1爆冷被喀麦隆击败,但那时候大多人都是伪球迷,根本也没有激起多少波澜。
处于青春时期的男孩们,永远第一选择不会是足球;等到成为男人后,兴趣才会转移到足球上,或许才会有一些人成为真正的球迷。
等到后来有了彩色电视机,再重新回看当年意大利之夏的那个夜晚,才知道那个夜晚本来是色彩斑斓,无比炫目的。
但对于曾经年轻的70后的我们,那大学寝室里黑白影像的一幕,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依然会心悸荡漾。
那意大利之夏,足球已退居次席,名模走秀才是那届世界杯一生难忘的色彩。
1994年 美国世界杯
光怪陆离 色彩斑斓这届世界杯开幕时,我们已经告别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
那个时候刚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
结婚娘家陪嫁了一台日本原装松下彩色电视机,有了遥控器省却了许多麻烦,可以半夜躺在沙发上随意调台,尤其进入到小组最后一场生死战时,按着遥控器穿插着看两个场地比赛,别提有多美了。
世界杯期间,媳妇儿基本上是回娘家住了。我家成了同学朋友们看球的好地方。冰箱里装满啤酒,桌上常备上花生米、黄瓜、松花蛋、干豆腐等下酒菜,朋友们随时随地来了,聊上几句球赛就开喝了。时间自由,空间自由,言语自由,一切是自由快乐,无忧无虑的。
那个时候,似乎每个人都是预测大师,一起打赌着输赢,为支持的球队大呼小叫,互不相让。又似乎每个人都是解说员,人人都要对比赛指手画脚,对每个队员品头论足。
美国世界杯需要倒时差,常常是在一片胡侃乱侃之中,比赛还没开始,就会有人喝多。其他坚持的会随着比赛的进程和进球而呼喊。睡在沙发上的醉汉,也会被这些疯狂的叫喊声而惊醒,刚爬起来就会糊里糊涂地灌一杯,然后又倒头昏睡过去了。
原以为美国只有NBA,没想到还能举办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把世界联成了一体,足球变大了,地球变小了。随着足球有那么多新鲜的事物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渐开始了。国人的眼界被打开,突然发现美帝国主义也没有原来宣传的那么可憎。
足球是圆的,球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地球是圆的,世界上的事情也是一样。
1998年 法国世界杯
我喜欢法国的蓝和大公鸡这届世界杯开幕的时候,儿子已经三岁了。
每天只要电视里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音乐一响起,他都会跟着扭来扭去,蹦蹦跳跳,十分兴奋。
借着世界杯的气氛,给他弄了好几个足球。他每天都会在房间的地毯上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搂抱着儿子一起看世界杯是件很幸福的事。这个时候他还小,好动,平时难得安静一会。但一观看踢球了,他就会安静地坐在那里,专注地观看。
年轻时,我们不太喜欢缓慢的踢球过程,更喜欢的是精彩的射门集锦。电视上也总是反复播放,而我也每每为其鼓掌叫好。儿子也很专注于此,并不时模仿球星的样子去射门,并且会拉着家里人陪他一起玩。从这一刻开始,他喜欢上了足球,后来一度去练专业足球,只可惜由于中国的足球环境不尽人意而中途放弃。但这一爱好,却一直坚持至今。
这届世界杯颠覆了很多看法:巴西队是可以战胜的,法国队居然有那么多黑人,谢顶近半秃的男人也有很多人喜欢,天才罗纳尔多也会突然变傻······
2002年 日韩世界杯
以对中国的进球数来决定名次这届世界杯,我们见证了国足首次入围世界杯正赛,每逢有国足的比赛,一定是万人空巷,所有男人都会聚集酒馆里喝得一塌糊涂,国人目睹着中国队连输三场,一球未入。虽然球输得一塌糊涂,但每个人的钱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共同见证了卫冕冠军法国队小组被淘汰出局和桑巴军团五星登顶,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央视体育频道推出《你好,世界杯》,一直以为足球是男人们的游戏,突然弄了个女人当花瓶来参与足球评说,有些出乎意料,而且感觉也是怪怪的。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日韩两国颠覆了我们的价值观: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国家在全世界面前可以无耻到没有底线。
日本已经做得够过分的了,而“棒子”居然“淘汰”了意大利,进入四强,把这届世界杯活活办成了足球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这或许也为未来足球世界的反腐埋下了伏笔。
2006年 德国世界杯
我顶、顶、顶,顶死你不知道为什么,2006年世界杯,居然找不到一点深刻的印迹。
这一年,似乎成了人生的空档期,未来何去何从,今朝奔向何方,了无定势。
如今回忆起来,根本不记得这届世界杯是在哪里看的:家乡?哈尔滨?大连?好像哪个城市都看过,又好像都没看过,或许就是在各个城市的奔波中看完了这届世界杯。
人若心累,身必疲惫。
那个时候,正处在人生重设的动荡期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心足球了吧。我甚至不记得这届是哪个队夺得了冠军,哪个队被淘汰掉,只记得有一个深刻的镜头:不知何故,突然有个半秃顶的男人顶了对方的一个人,从而硬生生的把冠军给顶没了。
冲冠一怒,顶走了冠军。
这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或许会失去一切。
2010年 南非世界杯
这东西据说是中国生产的这届世界杯开幕时,我正在拉萨参加援藏的工作。
那个时节正逢高原反应严重,满嘴口腔溃疡的身体不适期,感谢有世界杯伴我度过了一生难忘的岁月。
这届世界杯有个东西叫呜呜祖啦,那声音就像是亿万只苍蝇的叫声被放大了无数倍。
记得,刚刚打开电视机听到这种声音,以为自己的高原反应又严重了,居然脑袋里会有这么大的嗡嗡声,害得我不停地去吸氧,吸了半天也不见改善,又以为是电视机坏了,发出的噪音,很生气地喊来服务员问一问,这难听的声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后来才搞明白,这东西是南非人的看球辅助工具,这声音是他们吹出来的。
我的天啊。本来就高原反应,再加上这声音,就好像有一群大号的苍蝇围在脑袋边不停地叫啊叫,着实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好多次,在看球的时候不得不把电视机放到静音上,只看比赛的画面。
但不管怎么说,呜呜祖啦俨然成为南非世界杯最抢戏的配角。据说都是中国生产的,但始终没搞明白,他们吹这种东西是为了什么。
这届世界杯的转播是由哈尔滨啤酒赞助的。一时间,在拉萨的街头也能看到“哈啤”的宣传海报,饭店和酒吧里也都能喝到哈尔滨啤酒,作为一个黑龙江人很为家乡的品牌而自豪。以至于,与西藏的朋友们一起看球,请喝“哈啤”才显得很有面子。
但当时,我还是更喜欢品尝一下当地的拉萨啤酒,清冽甘甜,价钱便宜。
如今整整8年过去了,星云流转,物是人非,不知当年喝酒看球的这个地方是否安在?
西藏的岁月2014年 巴西世界杯
未完成的空翻这是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一届世界杯,却是印象最不深刻的,不是比赛不精彩,而是青山在,人已老,记忆力下降,记不清楚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再次验证了那句话,“人老了以后,现在的事儿记不住,过去的事儿忘不了”。
看了这么多年的球,也只能算是个伪球迷,因为支持的中国队总是让人太伤心,但又不可能去无缘无故地喜欢任何一个别的国家的国家队。只能去欣赏,去赞赏,十分羡慕那些有着强大足球队的国家的球迷。
这一届世界杯经常被人提及的是德国队7比1战胜巴西队。但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印象最深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难忘的时刻,是德国对加纳的小组赛,克洛泽被替换上场抢点破门,打破了大罗保持的世界杯进球纪录。
而当克洛泽没做完整的空翻庆祝动作,那一刻,我惊呆了,无法形容那种感觉,由兴奋的高峰一下跌入了最深的低谷。
一时间,失望与感动同在,伤感与震撼并存。我整个人僵在那里,喃喃地说着:"老了,老了……"
随着这届世界杯的结束,那未完成的空翻就这样永远定格在记忆中,成为他们那一代球星老去的标志。
2018年 俄罗斯世界杯
足球的底色永远是腥红色,因为从不缺少激情此时此刻,2018年世界杯正在火热上演,足球场上依然演绎着各种故事,这里永远不缺少经典,不缺少传奇。
或许世界杯的舞台上,就是上帝在导演的一场戏,把人生百态浓缩在这32天里,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世人。这里纠集着喜怒哀乐,时而眉飞色舞,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黯然神伤,时而痛心疾首,欣赏与玩味,这都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完全是因为足球而倾倒和癫狂,那真的是不解其中意了。
随着本届世界杯八强的产生,我们又目睹了一代新人换旧人,那些年轻的胜利脸庞,还看不到一点岁月的苍桑,但终有一天,他们也会步其后尘,只是做为旁观者的我们又能看到几回?
当熬夜看球从快乐享受转变为痛苦抉择,当赛场上瞩目的球星从熟悉亲切迭代成陌生青涩,当横扫天下的马拉多纳从球王衰变成老马,当无所不能的罗纳尔多从外星人形变为肥罗,当儿子远行相拥送别,一句“老爸,等我回来陪你看球·····”而泪奔不止时,我知道,70后的我们已经老了。
世界杯是本书,四年为一页,我们已悄然跨越了七届,二十八年,似乎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岁月不饶人,江山代有人才出,英雄也有迟暮时。
这本世界杯的大书,不知还能翻阅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