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重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虽然是重读,还是对书中的内容感觉震撼。不禁感叹,原来书该这样读的,我原来读书的时间多是被荒废了。不是因为没有读书,而是读书的方法错了,浮在表面,满足于当下的知其然,而后就然也不知了,因为读书的时候缺乏思考,读到的道理没有和自身和日常结合,所以很快就忘掉了,即便没有忘掉,也仅限于挂在嘴边,像马列注意老太太一样用来唠叨别人和自己吧。
赵周老师的读书方法,是RIA读书法,R--读,I-解释,A-应用。特别强调的是在读书之后要对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和工作去解读,之后再把学到的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为己所用。这样读书,一方面不求全,抓住一点是一点,跟自身实际结合帮助理解和记忆,而且学以致用,解决了读书和成长两张皮的问题。
这次我也努力按照RIA方法读这本书,所以书读的比较慢,但真的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内容,主要是以前没看到的自己的问题。
书里对杜拉拉升职记很多内容进行了拆书解读,有两点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讲到专业的有说服力的交流:要用事实,用细节,而非直接阐述观点。我在工作中习惯于灌输观点,还经常做定性的评价,难怪说服力不强,而且经常引起反感。书中还讲到了交流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问。带着好奇、尊重和开放的心态提问题,而且是要提开放性问题。我在跟人交流中爱下判断,爱说教,所以经常把天聊死了。而且在跟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脑海中冒出疑问,没来得及问,已经被自己的思绪打断了。问题就被忽略了,今天在跟孩子视频的时候还有这种情况。以后交流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多提问,少用头脑评判,少陷在自己的思维里。
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介绍了大前研一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一是探究问题,通过追问找到根本的问题,二是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排除这些原因假设,三是对假设进行验证,验证为假后提出新的假设,直到找到真正的方法为止。书中说一个人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在于是否能给出解决办法,而在于他是否恩能很好的运用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我原来习惯于来了问题直接提出解决方案,但多数时候给出的办法,就像西医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根没除掉,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大前研一的方法是追寻问题的根源,对根源进行处理。深入思考,看明白想清楚再动手。
书中还讲到管理大师汉迪管理中运用苏格拉底的追问方法,汉迪的思想者这本书我读过,被汉迪的智慧和管理能力所折服,但当时并没有体会到他在运用苏格拉底逻辑推理方法, 我需要重读这本书。
今天读书中最受益的是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的解读。积极主动就是把时间精力放在影响圈,而非关注圈。这总结实在是太精辟了,就是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同时接纳自己影响不了的。最近在组织培训上我深有体会,一方面自己认真准备发言,积极帮助协调用餐,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收回来,不在关注谁谁是不是高兴,学员是不是坐在前排之类的。别人高兴不高兴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何必为此忧心忡忡呢?
读书的目的是为己所用,所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要用到自己身上。最关键的不是读书,而是思考,联系自己,想自己以前怎么做的,以后要怎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再好的知识再多的方法,自己不能运用,没有跟自身相结合,都是虚的。到头来“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
记得在读书时追问自己,追问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