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3274/5a1ba14b75ee44be.jpg)
美剧《兄弟连》里有这样一段剧情:
1942年,一群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美国佐治亚州,加入了101空降师所属的E连,他们要在这里接受训练,迅速从普通人变成听指挥、懂合作的精锐空降兵,并参加战斗。
负责训练的教官叫索伯,是一个非常“横”的人,他一场就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所有人忘掉周末的休整,在我这里,每天都是训练日。”
对新兵,索伯不止是霸道,更近乎于严苛。很多诸如裤脚有褶皱、头发太长、枪擦得不够亮的小错都要体罚,而且全连夜里不准睡觉,要练习夜跑,谁稍有不满,他就会肆意辱骂。
为此,E连新兵们对索伯恨之入骨,因为相比其他连队,他们的遭遇太不公平了!
但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些士兵互相之间变得越来越团结。有一次,索伯体罚一名士兵跑步50分钟,结果全连的战友自发陪他一起跑。
终于,就在上战场的前夜,索伯被大家排挤走了。而E连确实是在索伯的带领下成长为了一支团结、训练有素的队伍,在欧洲战场上大杀四方,战功卓著。
从这个故事里,是不是想说明:严苛乃至带有侮辱虐待性质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呢?
有时候似乎是的,据说这种管理方式在军队和类似的组织里非常有效,那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通过这样严苛虐待塑造出一个共同的“敌人”(教官/领导),同时通过与周围人的对比产生相对剥夺感(我们吃得苦比较多),促成的是一种群体的内生凝聚力(大家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所以,这种手段的效用相对有限,通常只适用于面临紧急任务,需要迅速组建团队建立凝聚力时候,而且副作用很大,倘若不能在短期有明显的成效出来,很可能会带来崩溃的副作用,牺牲的是未来长远的发展空间——而军队和类似的组织,大抵符合这样的要求,本就是一个短期的“项目”集体,不用考虑那么多。
这种时候,“敌人”确实可以迅速团结队伍,然后呢?
凡事皆有代价,有时候当然需要考虑长远,有时候本就没有什么长远。考虑清了后续的问题,再想想用什么手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