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肯定外向型,积极型,否定内向型,悲观型,“还有半杯水”和“只剩半杯水”的例子被反复拿出来,大众评论几乎一面倒。
直到众多内向型、悲观型的人凭借自己的沉着冷静、全面考虑,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才逐渐意识到,时代已然改变。
内向型的人,比起外向型的人,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更清晰感知自我意识,更容易明确自己目标,通过独处获得能量,这种自给自足的供能体系,简直是违背物理学定律。同时,内向型的人,专注力十分惊人,而且忍耐力很强,有了这两点,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历史上很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甚至是政治家都是内向型人格。
可怕的是,内向型的人已经有了如此大的优点,还在取长补短,开始学习如何变得外向,想要逆袭,那我这种外向型的人应该怎么办?
外向者困境
001 更容易“缺能”
小牧是个典型外向的孩子,大学期间各种社团好手,颇受大家喜欢。毕业后公司他去了一家研究所,需要他一个人在偏远山区采集三个月数据。第一周他还觉得蛮新鲜,后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着设备,一个人在偏远山区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颓靡,各种胡思乱想,一会儿恨不得分分钟辞职,干什么都好,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对于他来说,打电话、发微信这种远距离聊天简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没多久他就没了生气。
外向者需要通过与外界的人进行碰撞产生能量,如果没人可以交流,或者交流成果不如人意时,非常容易陷入“缺能”状态。
002 更容易“忽视自己”
阿九平时大大咧咧,男女朋友一大堆,下班周末时间通常呼朋唤友,胡吃海喝,有人失恋就陪着一起难过感慨,有人求婚成功就一起喝酒庆祝,日子过得相当热闹。有一天,大家都没有空,剩下她自己一个人,她完全不知道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外向者较少独处,无法专注内心思考,经常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情绪波动总是来源于周边的朋友,没有朋友,自己就缺少了很大一部分。
003 更加容易浮躁
花花活泼热闹,乐观大方,是同事中间的开心果。当她正在写一份材料时,A君正好得空,过来找她聊天,告诉她上周末逛街的心得体会,花花陪着聊了几句,不小心聊high了,想着着急要交了,赶紧结束了和A君的聊天;不一会儿,C君又过来问花花上次推荐的餐厅具体在哪儿,他想着带女友去吃,花花和他打趣了几句,便草草结束了聊天。可是此时再写材料时,开始不时冒出“好久没去逛街了,这个周末去逛街吧,买什么好呢?这个月预算还有多少钱啊?”“C君什么时候交的女朋友啊?哪儿人啊?不知道怎么认识的,刚刚问问就好了”等念头,并由此不断发散开来,本来就不高的效率更加低下。
外向者更容易被外在因素影响,无法专注,进而容易浮躁。
外向者法则
外向者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实现外向与内向的平衡,不被内向者逆袭成功呢?
001 享受独处时间
每天拿出一段专门的时间,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可以看书,可以听歌,打坐沉思,尽可能剥离外界因素影响,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小牧在第三周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觉得压抑呢?是因为没有人?是因为条件艰苦?自己觉得值得吗?是否需要继续坚持?如果坚持,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呢?他开始和自己对话,发现当初导师和家长眼里推荐的,不可多得的这份研究所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当初更多地是因为他人的羡慕才进行的抉择。通过宝贵的独处时间,他想通了很多问题,明确了自己大致方向,开始从独处中获得了一些必备能量。
002 向内向者学习
观察身边的内向者,发掘他们的优点,并吸收学习。阿九发现同事小安鲜少参与同事活动,朋友圈里几乎也是一片空白,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安不时会浏览一个漫画主题的网站,通过聊天才知道,小安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漫画家,现在正在网上连载自己的作品。比起将时间放在社交,她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若是没人问起,小安永远都不会说出这个秘密。阿九想起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像样的爱好,虽说是有不少朋友,可是自己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稍稍有点,就恨不得广而告之。她学习小安,开始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吃喝社交,固定时间开始进行一门乐器的学习,开始打造自身技能。
003 掌握感官开关
花花经常干着某件事情时,被他人的谈话和活动吸引,于是转移了注意力,再回过头时就忘了之前的安排。这个时候,可以想象自己有一个感官开关,当需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关掉这个开关,外面这些纷纷扰扰都看不见、听不着了,通过前面两个小练习,在这个状态下,更容易沉下心,专注于手头工作。当事情结束时,打开开关,和朋友一起吃饭、喝茶,享受休闲时光。
总结一下,面对内向者的逆袭,外向者一定要挺住,扬长避短,避开“缺能”、“忽视自我”、“浮躁”这三个困境,享受独处时间,向内向者学习,掌握感官开关,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