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更文800字点赞
读《灿烂千阳》‖寓悲伤与救赎于宁静的阳光下

读《灿烂千阳》‖寓悲伤与救赎于宁静的阳光下

作者: 快乐咕噜噜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22:00 被阅读0次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是《灿烂千阳》一书中非常经典、唯美的句子,透着一股诗意,又裹挟着一阵深深悲凉。

这本书同样是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以饱经战乱、山河破碎的阿富汗为背景,通过讲述两位出身不同的阿富汗女性玛利雅姆、莱拉的悲惨一生,折射出战火中阿富汗人民的痛苦生活,尤其是女性的凄惨遭遇,并融入爱与希望、恐惧与勇敢、宽容与救赎等多个人性主题,让人在落泪之余,反思自己的人生。

如果说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是喻悲伤与救赎于沉重,那么《灿烂千阳》是喻悲伤与救赎于宁静。作者没有刻意去煽情,没有刻意去用精彩的辞藻来刻画,但这种素色的笔调写出来的悲伤更加让人动容。如同一个饱受摧残的女人,面无表情地面对灿烂的太阳流下晶莹剔透的泪水,扑面而来的是直入灵魂的震撼。

两个女人的觉醒、反抗与救赎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女人,一位是私生女玛利雅姆,从小被人叫成哈拉米的她,对成天絮絮叨叨抱怨地母亲产生厌烦,反而对极少见到的父亲很是崇敬和倾慕。

玛利雅姆15岁生日时,她的母亲自尽,于是她的童年戛然而止,随后被远嫁给喀布尔的一位40多岁的鞋匠拉希德。

拉希德起初对她还算友善,但玛利雅姆经历多次流产未能为他产下孩子后,夫妻关系迅速恶化,玛利雅姆从此长期生活在漫无止境的家暴中。

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莱拉,也是鞋匠的第二任妻子,比玛利雅姆年轻将近20岁。她的出身较好,有个开明的爸爸,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原本生活幸福的她,因家园毁于战火,初恋爱人也杳无音信,被迫在十几岁的花季嫁给了50多岁的拉希德。

莱拉为拉希德生下一个儿子,第一任妻子玛利雅姆彻底被打入冷宫。但拉希德并没有因此而对莱拉另眼相看。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让他同样对莱拉进行家暴。

玛利雅姆和莱拉一开始是相互敌视的,但因为目睹彼此悲惨的遭遇,两个女子由仇视开始惺惺相惜,既情同姐妹,又因为年龄相差较大而仿若母女。

当暴怒的拉希德企图杀死莱拉时,玛利雅姆心底的善良和压抑许久的反抗意识被激活,她用铁锹杀死了鞋匠,救出了莱拉。甚至牺牲自己帮助莱拉逃亡巴基斯坦。

莱拉在巴基斯坦和一个叫塔里克的男人重新组建了家庭,后来战火平息后,又回到了阿富汗,夫妻双方过着平和幸福的生活,因为现在的丈夫对她很恩爱,再也没有了无休无止的家暴。

而玛利雅姆却被阿富汗的宗教法官判处了死刑,不论她杀死拉希德的行为是因为正义还是自卫。在这个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过度,根本就没有她辩解的余地。

如果,你生活在阿富汗

看完《灿烂千阳》,合上书本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你生活在阿富汗......

是的,我无法想象,也想象不下去。

书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妇女权利的呐喊。塔利班攻破政府军脆弱的防线,白色恐怖笼罩整个阿富汗。战乱中多数难民颠沛流离,家破人亡。

玛利雅姆和莱拉策划离开喀布尔前往白沙瓦,逃离这个充满专制和暴力的家庭。在那个环境下,一个妇女带着小女孩出行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得需要经受多大的苦难才能激发出如此雄魄的勇气。可那些看似好心的同行者却暗地里将她们举报,留给她们的是一个失望的深渊。

玛利雅姆说“如果你把我们送回去,他会怎样对待我们,我想你也清楚的。” 举报者说:“一个男人在家里面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情。” 如此冷漠冰凉的话语,透着一股难以抵抗的绝望。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流离失所。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们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阿富汗妇女的处境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都不为过。当时的塔利班颁布的禁令:“禁止所有的女人工作;禁止女孩上学;禁止使用化妆品,不得穿迷人的衣服;任何时候都必须待在家里,如果到外面去必须要有男性亲戚的陪同;如果没人和你说话,不得说话”。

阿富汗这片土地仿佛成了女性的禁地。她们成了战争和塔利班清规戒律的牺牲品,经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只要处在之外,就只觉得吵闹”。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对于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女性的遭遇,我们只能悲悯,只能祈祷这样的悲剧从此不再人间存在。这些故事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印下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印下对战争以及那些给妇女带来迫害之罪行的控诉。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或许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驱散阿富汗上空战争的阴霾;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抚慰阿富汗人民饱受创伤的心灵。

关于幸福

阳光是世上最光明、最美好的事物,它能驱赶黑暗和潮湿,温暖我们的身心。不管痛苦和灾难多么深重,阳光都让人感觉幸福,在阳光下,任何关于“幸福”的定义都毫无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觉得幸福不能定义,它是特定社会环境下人想要的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可以选择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选择。

比如,书中的两个女主人公面对共同的痛苦,选择和解;为了莱拉的幸福,玛利雅姆选择挺身而出,反抗暴力。除了玛利雅姆和莱拉的故事让人感动外,书中最难得的是塔里克对莱拉的爱。他说他会追随莱拉到天涯海角,好像是很俗气的句子,可偏偏放在当时的场景里,我真是觉得温柔得不得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不仅让倍受折磨的莱拉痛哭流涕,也让置身于文字之外的读者潸然泪下。

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相对的。对于颠沛流离的人来说,生活安定就是幸福;对于失去工作机会的人来说,工作就是幸福;对于重病缠身的人来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依此类推,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上进,二老健在,事业有成也都是幸福。

当你在享用这些幸福的时候,千万别把它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些幸福并未注定要始终属于你,倘若不珍惜,掉以轻心,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没有人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遇着一些喜欢的人,便让他们知道你的感情;遇着喜欢的事物,请用欣赏及感恩的心情对待;遇着不喜欢的人或事,别整天牢牢地放在心底;遇着令自己愤恨的人,给他们最大的惩罚就是宽恕。

但请让自己乐观地看每一天的世界,哪管明天是一片昏暗,只要每一天能令生活带一点色彩,生活着每一天也觉无憾。记住,时间是不会等人的。

昨天,已经是过去式;明天,是将来式;今天,是现在式。

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值得珍惜,人生在世,需要珍惜的东西很多,但人们往往在失去它之后,才想到珍惜二字,而这已经为时太晚了。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有人看透,有人看破。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始终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人的生活理念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多寡,更在于心灵的滋养。以充满阳光之心面对生活,看待工作,人生才会开出灿烂之花。

写到此时,我又想起了这句话:“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能否驱散阿富汗的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灿烂千阳》‖寓悲伤与救赎于宁静的阳光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au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