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的《三十六大》,最后两篇很有意思,提到了“文学的金线”。
冯唐在第三十五篇里说到韩寒,说韩寒写的小说没入门,写的文章和文学没关系(意思就是韩寒写的算不上是文学)。“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在第三十六篇里,冯唐又特意写了写什么是文学的金线。然而文学的标准既然难以量化,文学的金线就更难描述了,它真的更像是一种感觉而已。
冯唐先用了大量文字,大概先说了说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在他看来,那些以百年为尺度,打败时间的不朽文章才称得上是文学。“这些被明眼人公认的好文章所体现出的特点,就是那条金线。”冯唐还建议,金线之下的文章,尽量少看,“否则在不知不觉中坏了自己的审美品味。”(看到这里我不禁一阵心虚,因为自己喜欢看轻松的闲书,估计看了很多很多金线之下的文章。)
那么,金线到底是什么呢,冯唐说“更简单地说,表达的内容要能冲击愚昧狭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探寻人性的各种幽微之火,表达的形式要能陈言务去,挑战语言表达能力和效率的极限。”这话有点空洞,里面概念性的东西太多,反正我看了之后还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算是达到那条金线了。
幸好冯唐在下面引用了一些作家的文章片段来举例说明,这些片段来自于现代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王朔的《致女儿书》、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古代李白的《杂题四则》,还有国外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最后,冯唐自己也写了一段。(果然还是他的一贯风格,对自己的文笔相当自信。)
把冯唐选出来的这几段文字读下来,我有了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我用我浅显的语言表述一下我看完这几段文章的直观感受,那就是:文字简练,不啰嗦,不拖泥带水,每个字都有分量,每句话都不可替代。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动词用的生动恰当。整段文字读下来,流畅,有韵律感,妥帖而又舒适。
以上就算是今天的读书笔记的作业吧。不知道我能不能写出文学金线之上的文字,很可能这辈子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不过那又如何呢,起码我对文学单纯的喜欢,这种喜欢的程度已经在金线之上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