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父母都是医生,每天下班时间都较一般上班族晚的缘故,我们家在晚上几乎是不自己做菜的。于是乎,只要没有长辈呆在家里操持家务,我们三个人总是谁都懒得做饭、谁也都没时间做饭,下班了、放学了就到几个老地方之一去搓一顿。
我嘴巴挑,所以虽然总是十分羡慕别人家里其乐融融的围一桌子吃家常菜,但也为自己总能享受餐厅美食而开心,毕竟我们家还真没有什么招牌菜使我魂牵梦萦,对小龙坎的火锅我倒是时常想念着。家里对面东城十三碗开了一家小龙坎,是东莞第一家貌似也是唯一一家小龙坎,自我第一回踏进去开始,它就成了我所认可的美食榜上唯一的所在。我这个常住广东的江西人倒是实打实的长了一个四川的胃。
小龙坎火锅我与小龙坎的情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估计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或者无意间做一些“牺牲别人”的傻事——轩爸轩妈在轩儿五岁的时候就带着轩儿吃江西的辣椒菜。那时的轩儿吃的爽快还是难受现在的轩儿可是无从得知了,但是自那天以后因为发炎而肿得跟两个乒乓球一样大的扁桃体可是至今带在身上,甩也甩不掉。就这样,辣椒留给我的第一个人生礼物,注定了我今后跟它有着一段难解之缘。
全国最能吃辣的省份当中,排名前三分别是四川、湖南和江西。作为这第三名中的一份子,我在嘴巴上是很不甘的,所以去了两次四川成都一饱口福,“成都”成了我旅游地图上唯一的二次打卡地。一次去是和最爱的人,一次去是和最好的朋友。所以“成都”在物质和情感上几乎成了我的第三故乡。不是有句话说吗,“要征服一个女人,首先要征服她的胃”,在这一点上,成都几乎胜过了江西和东莞,它把我征服了,使我时常想它,想这座城市的味道。
坐在成都的酒馆小龙坎火锅自2014年问世以来成为了成都火锅界的大黑马;2015年连续9个月霸占大众点评最佳餐厅榜首,成为2015年成都火锅文化节综合大奖十大最红火锅,然而在成都我并没有吃上正宗的小龙坎。吃了钵钵鸡、厕所串串、九块钱的牛腩面、三重门火锅还有一些不记得名字但生意依旧火爆的门店,却错过了小龙坎。我认为自己必定在街道上闻到过它的味道,去太古里那一天,我记得街上飘来一阵阵火锅沸腾中的味道,抬头一看就看见了“小龙坎”的招牌,后面写着“营业至夜间2:00”。
小龙坎的招牌第二次去往成都归来之后,我分外思念着那种一日三餐不思米饭,只是吃着一大锅一大锅的火锅、串串、钵钵鸡的日子,想念那种晚上八点路边餐厅里人气爆棚的盛况、道路的这一头和尽头都弥漫着油香、肉香的烟火气,所以来到了家对面那一家开张许久却从未光临的“小龙坎”。
尝试过一次,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是的,我们家总是经常在外面吃饭的,虽然喜欢吃的餐厅不多,但三三两两每次也总是需要选择,而最终的选择权又常常在我,所以以往总在我与父亲一同去接最晚下班的母亲的时候,父亲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说:“随便”。
后来有了小龙坎,每当父亲问我:“想吃什么”,答案便永远都是“小龙坎”,再往后我只要一说“老地方”,父亲和母亲就立马领会了我的意思,现在甚至什么都不用说了,他俩会主动地说:“轩儿,你放假了我们一起去吃小龙坎。”我总是很激动的回答:“好啊!”
关于“小龙坎”的聊天记录每个厨房都有它密不可宣的配方,而在我看来小龙坎最牵动着我的舌尖的,是它的锅底和调料里的香油,其实这一点在火锅界看来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火锅配菜诸如生牛肉、莴笋、鸭血之类每一家火锅店都是相差不多的,而除此之外可以用来比较的也就是香油和锅底了。小龙坎附近有一家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谭鸭血老火锅”(后简称“谭鸭血”),也是成都著名的火锅品牌,我们去吃过一次,但是一经比较,小龙坎就把谭鸭血狠狠的刷下去了。
从锅底来看,在烹饪的方法上两家就有比较大的差异。小龙坎在上锅底这一环节是很简单的,厨房里已经完全烹饪好了之后再端上餐桌来,冷锅时下鸭血,然后等火渐渐变大、锅底渐渐沸腾,就可以即刻开吃;然而谭鸭血火锅店则是将一锅上了“封条”的锅底搬上来,各种锅底调料整齐的摆放在锅里,牛油还冻成一颗心的形状,客人要亲自揭开“封条”,象征着开运,紧接着加水、烹调,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流程也相对繁琐。
谭鸭血老火锅然而这些都是表面功夫,餐厅与餐厅之间的最大区别永远都只在味道。
吃麻辣底的火锅时,当地人自制调料只会加两到四样东西:香油、大蒜是必须的,葱和香菜则根据个人口味酌情添加。小龙坎的香油比较浓稠,很香,加上一定比例的大蒜之后总是能使刚刚从锅里捞出来的鸭血、蔬菜等一众菜品褪去了火辣的热气和刺激感,反增一丝温润的、恰到好处的香味。这种“恰到好处”才是最迷人的,因为如若味淡则提不起吃的兴致,如若味重则使口舌觉得难受,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让人欲罢不能,而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凭的是锅底味道与调料味道的结合,多几滴酱油或许就没有这平衡之下的美味了。
调料盘:火锅的精妙之一紧接着是锅底,锅底是火锅的精髓。我总觉得菜的品相能看出厨师的水平和用心,比如小龙坎,它的番茄锅总是界限分明,在汤与锅的边界,你能明显的看到上面一层飘着的、被番茄汁染红的香油,下面则是淡黄色的、看得见番茄颗粒的番茄汤汁,中间飘着些许切成薄片的番茄还有香菇,两个字形容便是“浓郁”、“干净”。而另一头的麻辣汤底则是与谭鸭血区别最大的所在,小龙坎的麻辣锅底很香,使用的辣椒虽然与谭鸭血一样都是干辣椒,但小龙坎的饱满,谭鸭血的干瘪。尤其是烹煮许久过后,谭鸭血的汤底颜色变深了许多,表面浮起了许多的泡沫,由于蒸发而减少的汤底在锅壁上留下了一圈褐色的痕迹;相比之下,小龙坎的汤底烹煮许久过后除了容量减少没有太多的变化,关火之后也不会很快的凝结起来,在我看来便是油的质量更好,更健康。
番茄与麻辣锅底小龙坎的创始人说,他们的创作理念是“认真做味道”,这句话一点都不押韵也不华丽,但却与我心底里对于美食的感悟不约而同。认真想来,喜欢小龙坎真的可能是因为食用着一份与成都有关的回忆,在这里,小龙坎是在我看来与成都火锅和串串味道最相似的。但实际上我也没有这么浪漫,想必百分之九十五的喜爱就是因了它的味道而已。
人是很奇怪的,对一道菜的喜爱可以到达几近狂热的态度,也可以陷入一种孤孤单单的困境。父母虽然经常依了我的心愿伴我一起去吃小龙坎,但每次听见我谈论它的好吃,谈论它是如何的与别处的火锅不同,总是一副不解与不屑的神情,不明白哪里有这么好吃,和其他的火锅店相比,哪里有这么大的区别。的确,小龙坎的生意并不如“营业至夜间2:00”看起来那样好,所以我总有些隐隐约约地担心小龙坎的生意,害怕下一次再想吃小龙坎,家门口那一家就关门倒闭了。
上一回去店里吃火锅,看到周围多了几桌客人,心里很是欣喜。不知道十三碗地段的铺租如何,不知道小龙坎的生意盈亏多少,但愿它红红火火,这样我才总有机会来吃,美食榜单也不至于显得空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