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611/864f6e8f41dd9ebc.jpg)
第一章是《道德经》的精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是第一章的精髓。道家的内丹修炼中,浓缩成了八个字:“无欲观妙,有欲观窍。”
前者重智慧,在无为状态中安住其妙。无为状态就是空性的境界,也就是心中朗然空寂、有无穷可能性的境界。这时,会有无数妙用在你的生命中出现。它相当于证得空性、证道或是契入空性之后,静静地感受万物的流动性。
为什么说妙无也是妙有?因为有和无虽然名字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本体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现象生起时,你必须明白它是变化的;在变化之中,你又要安住在一种不变的东西里,静静地观察它,观察瞬息万变的妙有。
刚开始修道时,你可能会安住不了。那状态忽而出现,你就安住于妙中;忽而消失,你就守住你的窍。在这有有无无中训练自己,不执著于任何一种状态。在无执无舍之中,观察妙有中生起的觉性灵光,尽量地延长它。当它消失的时候,你继续意守丹田,到了一定的时候,“无”的境界又会出现,你就再一次守住它。
忽而安住于妙中,忽而守住你的窍,就会进入修道。当你明白修道之法时,你就会进入玄妙的境界,进入众妙之门。所谓众妙之门,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境界。安住于妙中,慢慢地打成一片,就叫得道。
(摘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