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有了啊。”
我还记得,战队集能量的最后一天,朋友给我发来消息:“最后一天,麻烦再给我点赞哦,过了今晚就不用再打扰你啦。”
她说了“打扰”。
在微信被同一类消息轮流轰炸的那些天,对方一给我发消息,我通常不先做回复。
而是第一时间就打开手机淘宝给他们点赞,最后在微信端知会一声“已赞”,这时候一般能收获一句“谢谢”or一个表达谢意的表情。
并没有继续聊下去。我放下手机干别的事情,而他们继续找人点赞。就像两条直线相交而过,点赞,只是它们的交点。
其实在点赞的第一天,我们都曾尝试过深入交流,但才寥寥几句,就明显觉得力不从心,客套中透着疏离,最后草草收尾。
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既然你还会找我点赞,便也就点个赞,无需多言,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
其实,除去一些平时还在联系的好友,那些临时找上门来的昔日好友,和我们,终究是相交之后的直线,只会背离而去,越离越远。
工作之后我想通了那一场争吵,终于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没有等到她的道歉。
女生的感情也很奇怪,明明之前还黏得像一个人,却在一晚上之后互不理睬,越离越远。
抱着“我没错,就应该她道歉”的倔强想法,错失了最佳的道歉时机。
多年后,打着“集赞”的由头,我终于打开了和她积满了灰尘的对话框。
她的回复自然而迅速,而我却手指僵硬得打不出字。我极力找话题寒暄,她一一回复,字里行间看不出任何不自然,反观我,似乎失望,却也终于释然。
我们缺席了彼此一段重要的时光,毕业后,工作后,她有了新的闺蜜,开拓了新的爱好,养了新的宠物,这些我都从她的朋友圈中得知。
旁观了她的生活太久,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集赞战况激烈,战情焦灼,胜负往往在一“赞”之间。
我眼看着一位“好友”在朋友圈挂了一个人,仅仅因为对方未在最紧要关头给她点赞,使她的战队以一赞之差失去了即将到手的大奖池。
我拉黑了她。虽然我也曾为她的战队做出一“赞”之力,但是,不值得……
虽说点赞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一场集赞大战,让我看清了一个人。
有人说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 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 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
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事, 也有看不惯你的人。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可是人有群分,三观不同,还是不为伍吧!
于生活、于爱情,皆是如此:早就看清了一个人,早就知道了结果,却不肯承认,非要到现实摆在面前,无路可走才肯死心。总是傻到无药可救,总是为了他人辜负了自己!
还是江湖,再见吧!
看似调侃的玩笑话似乎成为了这场活动最好的总结:“淘宝通过拉人集赞帮助数亿淘宝用户摆脱社交恐惧症,让许久不联系的人在不发结婚请帖的时候也积极找你交流沟通。”
还好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给我发淘宝集赞,没朋友挺好的,至少不会被打扰……
一场旷日持久的集赞大战,可谓又绘制了一幅“众生相”:有人沉迷其中,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人置身事外,不主动(参加),不拒绝(求赞),不负责(结果);也有人,成了“卖赞党”...…
有人找回了朋友,有人失去了朋友...但是不难想象,在下一场“集赞狂潮”之时,我们又将收到来自久不联系的朋友的问候:“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