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读书
何谓“修道”?阳明先生引儒家经典《中庸》来进行论证

何谓“修道”?阳明先生引儒家经典《中庸》来进行论证

作者: 07f8199ed7d2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20:19 被阅读0次

“修道”,似乎从来都是距离我们很遥远,又比较神秘、高大上的事,而且一说这个词往往便与道家相关。其实不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庸》里,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且先不说《中庸》里面“修道”一词的含义,就世俗一般而言,一说修道,往往就和追求长生不老或者追求某种神异的境界相关联起来,不只现今如此,早在五百多年前阳明先生所处的明代,亦是这样。

可见此种观念之由来,其历史渊源亦颇漫长矣。

在儒家本来的经典里“修道”一词有怎样的含义呢?阳明先生曾专门撰写过一篇《修道说》来加以论证,篇幅虽不长,但已将该词本来的含义道尽。

在《中庸》里,开篇是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中庸》一文的总纲。

讲的是从宇宙和人的先天之本源到人的后天之修习,及这两者之间相互辩证的关系。

先天之本源,纯然无杂,在天就称之为“命”,所以叫天命;在人如能完全保持,便称之为“性”,佛家也讲明心见性。

在整个人类群体中,能天生完全保持住这种纯然的天命之性的毕竟是极少数,这极少一部分人,也被称为“生而知之者”,他们的知与行,都是自然而然能合于宇宙规律之道的,这种效果不需要勉强就能达到。在《中庸》里称这极少一部分人的这种状态就是“率性之谓道”。

而大部分人并非“生而知之者”,再加上后天不良习惯、力量的沾染,本来之性被蒙蔽住了,想要将纯然的本来之性恢复出来,就需要通过后天不懈努力的修习,才能重归于“道”。这个过程在《中庸》里就被称之为“修道”。所以叫做“修道之谓教”。

“教”字在文言文里有通效仿的“效”的含义,亦有学习的“学”的含义,所以“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修道就是在“效”、在“学”。总体来说,就是表达修道是一个比较需要耐心与坚持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

这并非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只是在进行一种客观事实的表述,以及告诉我们世间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如想回归于道,应当如何做。

应当如何做呢?《中庸》用了两个字来表述——“明诚”。“明”是平日的功夫,时刻纠正自己不良的心念,尽量使自己的心念平和无染,且长时间恒定的坚持下去;“诚”则是功夫达到后的境界与状态,与道家所说“真人”的“真”相似,因为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就是“诚”的。

到了“诚”的境界,整个人就是无比通透自然又毫不作伪的了,所有心念,皆是毫无杂染、没有滞碍。但处理起任何事情来却又能恰到好处、刚刚好,处理的很圆满、无过无不及。

这整个从“明”到“诚”的过程,即明诚,就是修道!修道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去达到一种“诚”的境界,并非去追求所谓长生不老或什么神异的感触。

当然这个过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肯定是颇为漫长的,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与努力,本来,克己、战胜自己,从来就必然是比战胜他人要难的多的。

不过《中庸》告诉我们,不要怕,所谓是: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别人一次就能做好,我做不好,那我就做十次;别人十次就能做好,我做不好,那我就做一千次!”

这种锲而不舍、念念不忘的过程与心意,其实不正是一种“诚”吗?能有这种“诚”,又怎会达不到“诚”的境界呢?

所以阳明先生也说,《中庸》一书,其实就是为绝大部分的普通“修道者”而作的:

“《中庸》为诚之者而作,修道之事也”。

                                                                                ——参考文献《阳明全集·修道说》

相关文章

  • 何谓“修道”?阳明先生引儒家经典《中庸》来进行论证

    “修道”,似乎从来都是距离我们很遥远,又比较神秘、高大上的事,而且一说这个词往往便与道家相关。其实不然,这个词最早...

  • 学习体会-源头活水不可无

    近期体会,学阳明心学,如果仅仅从《王阳明全集》来学习未尝不可,因为阳明先生也阐述清晰,但是我们从儒家传承以及经典来...

  • 中庸之道(2)

    何谓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中庸为人生之大道,是与事业、生活乃至健康息息相关的根本道理。 要理解中庸之道,先...

  • 孩子请保持愤怒,不要被“儒化”

    《中庸》有云:“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此所谓儒家“克己复礼”之道。儒家又言:“人之初,性本善。”如...

  • 【觉悟传统文化《中庸》兴时态】

    【觉悟传统文化《中庸》兴时态】 一、觉悟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是儒家的道德标准。阐述待人接物...

  • Aristotle203(20161107)

    1、儒家经典如何读?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2、mean - 中庸之道 3、syllogim 三...

  • 南师解读《中庸》之性、道、教

    【编者按】《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之一。《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

  •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

  • 【语文教学】网课《大道之行也》学情通报

    《大道之行也》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儒家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 忠诚,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

    何谓“忠”,中在心上,心上有中。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奉儒家思想,秉承中庸之道,“中庸”之“中”者,天下之大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谓“修道”?阳明先生引儒家经典《中庸》来进行论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he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