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对的实力差异面前,技巧只是自娱自乐和自我消耗罢了。
孤独者下面还是结合思维导图,分成基本思想、科学水平与技术、面壁计划、个体人物、群体人物、结构六个方面来讲讲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宇宙伦理学是整部《三体》的思想基石,在本书的序章中,由叶文洁传达给了罗辑。叶文洁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为了给地球人类一个生存的机会。
罗辑在长时间的思想发酵与沉淀之后,才从中悟到了宇宙黑帆森林的本质。从而有了后来的故事。
然而真正带来毁灭的从来不是外力,而是内因。
我更感兴趣的却是整部书中对于人类伦理和人类思想道德的揭露与批判。
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点点深入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所有思想角落的“人人平等”,在面对将灭绝人类的巨大灾难的时候,成为给人类存活机会的最大障碍。
然而这依旧只是表象。根源在于人类的伪道德。
而人类的思想道德,是举着责任旗帜的深度自私。
惯于宣传与赞扬牺牲与奉献精神,本质就是鼓励他人牺牲而自己受益。
这种责任转移的思想,在我们的社会里,渗透在方方面面。
这可以说是地球最终毁灭的根本原因。
二、科学水平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在智子锁死地球基础科学发展的情况下,地球上的一切发展都不能够叫做科学水平的提升,而只能算作是技术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在实力面前,技巧只能用来娱乐自己和消耗自己罢了。
“水滴”与地球太空舰队的对决,像不像一个内家功夫深厚的武林高手与一群戏台上的花拳绣腿在过招?
对面做出了各种眼花缭乱的炫酷动作,而他只需一个直拳,就打得对手再也站不起来了。这是独孤九剑。
无招胜有招。
然而水滴更强大,他根本没兴趣管对方在做什么动作,或是准备做什么动作,反正对他都不起作用。他只管用最原始的物理撞击。
因为地球上还没有能够与强互作用力材料相抗衡的物质存在。
他是独孤求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技巧算什么呢?只能用来娱乐自己和消耗自己罢了。
三、面壁计划
面壁计划前三个面壁者,都有理性的失败主义。
但是基于各自的思想不同,战略完全不一样。有趣的是,这三个战略,其实象征着作者对于这三个人代表的国家与地区的调侃。
泰勒是美国人,他的战略思想,本质是鼓励与利用他人的牺牲精神。这正是美国全球战略。全球其他国家被动牺牲自己,一起保证了了美国人的高能耗高经济水平。
雷迪亚兹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元首,他的战略思想是用地球的毁灭来威胁三体人。这也是小国,小人物的基本思想,你不要惹我,惹我我就自杀,让你一点好处都捞不着。问题在于,对方不见得看重你的死活。这里集中体现了人类思想中的自大。
所以我们有句俗话来嘲笑这种人“你算哪棵葱”?
希恩思来自欧洲。是一位英国绅士。他的战略思想,更为保守,是利用脑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在太空军内部,发展出了一个“笃信失败主义”的钢印族。根本没有什么战斗价值。也说不清他有什么积极意义。这也很像现在的欧洲,高福利高民主的社会,人民都米有进取心,也没有攻击意志。
第四个面壁者罗辑。他的战略,是唯一能够给地球带来一线希望与生机的面壁计划。黑暗森林宇宙伦理的利用,本质上是弱者的借力。如同历史上的借兵。将自己与敌人置于同样的危险可能之下。
他与雷迪亚兹的区别在于,他是以对方的生存为筹码,己方是陪衬。雷迪亚兹则是完全以己方为筹码在赌。
所以罗辑成功了。成了救世主。
但是他的战略,有着明显的缺陷,这个威慑的成功,依赖于执剑人的性格。
四、个体人物
个体人物罗辑是一个有着传统老庄思想的非典型中国男人。
他没有什么事业心,没有道德压力,也没有种族延续的执念。这在中国男人中很稀有。
及时行乐,享受生活是他的基本思想,天塌下来有什么要紧?本来就不是他的责任。
然而与叶文洁的一次偶遇,那场偶然的谈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但是让他真正认同了拯救地球的使命,却不是外力加之于他的责任与任务,而是对于所爱的人,对于亲人的眷恋与守护。
他成为执剑人,是因为他的爱人和孩子。不是因为全人类。
然而他是一个深情的人。
泰勒与雷迪亚兹的性格都不很立体,带着冷酷与狂热。
泰勒在面壁失败后自杀,因为他无法面对巨大的舆论指责,看前面的分析,他的道德底线被看穿了。
雷迪亚兹则怀着对他的人民的完全信赖回到祖国,被他的人民用石块砸死了。
希恩思温和而顽固,他给自己打上了思想钢印,坚信失败主义。
希恩思的妻子,也是他的破壁人山杉惠子,有着日本忍者的精神。
章北海,传统的中国男人,正直无私。完整的儒家思想。为责任而生,为种族延续而战。对自己的家人却没有余力去爱。
他是一个无情的人。
五、群体人物
群体人物远在四个世纪之后的末日,对于危机纪元初的普通人,还只是心理压力。他们照常生活,只关心“生存权的平等”。逃亡主义被定义为非法。
大低谷时期的人类,作者没有详细描述,是人间地狱。人成为非人。人性让位于兽性。道德让位于生存。
大低谷后,人类对于种族延续,文明延续的重新定位,人文原则第一,文明延续第二。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在思想禁锢解除之后,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人类的集体自大。
无知与弱小都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傲慢才是。
所以在水滴到达地球的时候,末日之战他们采用了密集编队,全军覆没。
这不是赤壁之战的太空版吗?作者很有幽默感。
在不同时期的地球人类群像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类群体;逃亡的星舰人类。
两个方向,共六只星舰。
章北海劫持自然选择号出逃,后面的四艘战舰追击。(怀疑这里有BUG。开始的时候“木星系统再次被六颗太阳照耀”,“只能看到追击舰队的六个光点”,是六艘追击舰,到了后来全息影像集合向章北海致敬,就成了四艘。)
末日之战水滴攻击之后,成为一个集体。又在燃料、零件的资源窘困之中,自相残杀只剩了一艘。
作者在这里肯定是矛盾而谨慎地,因为最后获得胜利的“蓝色空间”号,没有主动攻击而是主动防御,在遭到攻击之后,把攻击了其余战舰的“终极旋律”号击毁。
这使得他们的存活,带着自卫的性质,而不是完全的谋杀。
另一个方向的两艘星舰,是因为丁仪老博士的坚持,才提前进入深海状态并成功逃离的。
“青铜时代”号和“量子”号。他们也发生了与另一方向的星舰人类同样的惨剧。青铜时代号掌握先机并胜出。最后两艘星舰分别向着茫茫宇宙逃亡。
伦理与道德审判是本书反复出现的主题。星舰人类的海岸森林状态再一次启发了和印证了罗辑的黑暗森林推想。
六、结构
本书结构很平实,只是在一些关键矛盾冲突形成的时候,会有一个悬疑性转移,转而去叙述另一个空间点或是另一个人物。这种写法到底有什么作用?加强了矛盾爆发的张力,还是缓冲了?给了读者更大的吸引力还是会导致读者跳读?
我觉得大约在连载的时候,这种结构才有意义。
全书有多个小高潮,在水滴攻击太空舰队的时刻,达到了一个最大的高潮。后面威慑的建立又是一个高潮。所以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已经足够,结构技巧已经没有必要。
本书的结构没有第一部那么多的巧妙穿插,比较平铺直叙
黑暗森林全书思维导图在这篇读后感的最后,我要说,这本书写到了很多的黑暗力量,与人性的阴暗面,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却依旧是正面的、积极的。
认真生活,打磨自己的实力,在任何世界,能够替你代言的都只有两个字:“实力”。
依赖道德绑架,是弱者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