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黄帝内针》第二章《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关于导引的心法时,我才明白到当初自己对“导引”的了解是如此的肤浅。
之前自己在公众号写过一篇《看两千多年前古人是如何做养生操的?》,主要是针对马王堆汉墓《导引图》里一些动作的剖析。当时就是爱逛博物馆,喜欢传统的文化,才用文字把自己的经历和它结合做下记录。
1584708115470.jpg
如今,自己练习过站桩、打坐和练八部金刚功,体会到气在体内的变化,再读到杨真海先生传讲的这段文字,才真正明白到《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法论”:“中央者,其地平已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我虽知五术之一的导引和砭术、九针、灸焫、毒药最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是完全是自身可发生的,不需要借助外来力量的方式。但我不知道,它更深的意义:“通过感而实现机体阴阳的自和,通过感而促进自身阴阳的互生、互化、互通、互用,从而达成上以养心、中以养身、下以疗疾,三医和合的境界。”
再从造字方面来看,杨师解释:“导从心入,所以必须透过感来实现。引的造字很有意思,左为弓,弓之用乃射,射左身右寸,寸者心也。所以,射有什么意思呢?射讲的是身与心!引之左为身心,引之右这一”丨“是什么呢?是贯通!”
身心贯通,才能形与神俱啊!
透过感引出了“中”!
这时,又不得不通过读经典来“感”啦~
这时,脑海里又浮现出《黄帝内经》的吟诵了!
感而遂通,一通百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事啊。
阅读此书,常常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悦。
先生还说,听我转述完杨师对炎黄精神的解读后,我那阳光下兴致勃勃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同有三和的考试能不能通过,似乎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太重要的事了。
从书中能获得这么多的感动与收获,足矣!
就先让我们享受此刻阅读的快乐吧!
本文写于 2020.4.23
mmexport156993919063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