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四编――学生工作的管理与研究策略,是最后一编,内容聚焦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和科研人员层面,具体讨论学生工作的变革策略。
本编中例举很多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在高校专家的引领下如何开展学校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学生的培育工作?每每读到某某学校负责人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引领与指导的案例分析时,我的内心就会充满向往,如果自己也是那所学校的一员该有多好,有专家的理论指引,有校领导教育实践的指导,有同伴之间的互相扶持,自己一定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反过来又想,全国那么多的教师不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机遇,只有坚守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所以自己应该要把这份向往变成工作的动力,坚持理论学习,把其内化,融入工作实践中,慢慢进步,逐渐成长。作为一名乡村班主任,只要自己的自觉意识觉醒,才会成为积极思考的实践者、拥有智慧的教育者。
本编共分两部分:学生工作管理策略与班主任工作智慧;结语“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策略。我对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框架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一、学生工作管理策略
(一)在引导研究中促进理论内化,推进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再提升
首先是通过具体、深入的理论学习形成整体认识。
其次是在改革实践中反思传统的学生工作观,感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念。
再次是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形成、发展新理念,自主开展探索、实践。
(二)培育新基质,开发新资源,强化积极力量
所谓新基质,是相对于传统的学生工作而言,实现了内在理念更新、实践重建、品质提升的新可能。
(三)开展制度与文化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首先体现在保障机制与改革文化的建立,尤其是评价机制、优秀班主任培养等系列制度的建立上。
其次,体现在促进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制度的建立上,尤其体现在基于学校的专题研究和日常研究工作之中。
再次是加强反思、重建机制建设,培养“新基础教育”研究文化。
(四)探索工作整合
1.学生工作1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整合,并在二者双向构建的意义上开展。
2.学生工作与学校整体变革之间的沟通。
3.学生工作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的整合,与家庭、社区生活的沟通与整合。
(五)负责开展学校层面大型活动的改革研究
1.活动育人价值的清晰化。
2.活动策划方式的系统化。
3.活动开展方式的动态生成。
4.活动参与主体的多元互动。
二、班主任工作智慧
(一)解读学生
1.从关注各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
2.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
所谓抽象学生,是指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思想的具体研究,以比较抽象的语言概括学生的发展状态,而无法具体到学生的类型、群体差异分布、水平差异分布及学生个体。
3.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向具体研究本班级学生。
4.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
(二)形成教育主题与整体规划
1.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的综合形成。
2.具体主题的认识深化与策划形成。
3.具体活动的主题深入与整体策划。
(三)增强班队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智慧
1.活动过程要关注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与参与质量的提升。
2.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机智地介入其中,并保持对介入之界限的敏感。
3.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四)辨明主题教育活动的类型差异
1.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关系。
2.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的关系问题。
(五)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逻辑
1.确定主题,制定目标。
2.明晰目标,初步开放。
3.资源生成,整体形成。
4.方案回馈,二度生成。
5.开放总结,价值提升。
第二部分
一、在研究中推进改革实践,提升理论认识
二、鼓励、支持各学校的自主研究与实践,提高介入质量
三、提供多样的载体,促进高质量互动
主要方式包括:现场研讨;专题研讨;长程性研讨;积极推动学校自主研究、自主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研究;合作提升改革研究的成果。
(四) 加强制度建设,积淀实践改革成果
(五)融入生命成长共同体,实现共同成长
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案例对比自己的不足,感受班主任工作中处处需要智慧,特别是经过实践提炼的智慧,更具魅力。 结合前面对班主任工作智慧一部分内容进行的结构梳理,我今后在哪些地方需要充实、改变、提升,从而增强自己的教育敏感度。
首先,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需要深入。以前自己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各种书籍的阅读上,只要觉得能帮助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就会拿来粗略的读一读,其实就是“遇到问题临时抱佛脚”状态。从未认真地,具体地,深入地研究书中例举事例背后的依据,从未关注自己要学什么的问题。面对纷乱的理论知识书籍,我该如何选择?记得李教授在创建“终身学习”学习小组微信群时,通过不定期推荐发表的论文、相关著作,让大家阅读、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就会熟悉这套话语系统,能够在思维方式、研究方式等方面与相关研究者对话,进而自己能研究、能阅读、能写作。“只有对一种类型、一个学派研究成果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实践,才可能更高质量地学习相关改革实验的理论、相关理论学派的研究成果。”我很庆幸自己能接触到“新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在李教授的引领下系统地学习,深度地阅读。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但并不影响每个人学习的热情,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即使不是面对面,也会让人感觉到温暖。同时这也是激励我坚持读一读,写一写的重要因素。通过读写努力提升自身理论知识,为学生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形成学生立场,开展系列活动。每天面对班级里的七个孩子,我时刻都在想:他们的成长需要我做些什么?我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本书中提到要关注全体学生、具体学生,借助所学站在综合性视角研究本班学生。但究竟该如何做这样的研究?我还不是很清晰。回想一、二年级自己带领孩子们开展的自然主题课程,总是感觉很零散,目标也不是很明确,特别是没有对学生长远系列主题活动策划的意识,因此导致本学期处于瓶颈期,根本不知道关于这个主题再怎样探索下去?三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了一定的策划能力,但我还没有找到能开启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大门,也许自己并没有用心地解读学生,所以还没有形成学生的立场。我想自己只有先学习他人的实践,然后在其基础上研究自己的学生吧!
再次,开展班队会的研究。本书中每个章节都会例举一些主题班会或队会案例,并进行分析,提炼出其中的教育价值。对于我本人,近20年的班主任,从未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只是看他人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通常是学校布置主题,学生排练与主题相关的节目,进行表演,就是一节班队会了。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学习,我对班队会有了不同的认知。班队会不仅要关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还要深度挖掘其问题背后的原因,根据学生成长中的需要进行策划,并不是热热闹闹的表演。同时在策划组织中教师的参与度要适当,多听一听学生的建议,做好指导者。最近我发现本班有些孩子总是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不休,互相揭露各自的短处,很少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针对这个问题,能否通过和孩子们共同策划一节主题班会来解决呢?这是我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个想法,正准备采取行动!
最后,注重整合教育资源。在工作中我经常会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遇到问题很是慌乱,不知道向谁请教。究其原因是自己挖掘身边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足,无法形成教育共同体。家长、各科教师、学校负责人、学校护工、乡村村民等人力资源,以及乡村民俗文化、社区建设、自然风光等物质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但如何开发利用,却是一个难题。我曾经尝试过与综合实践、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展种植蒜苗,学习包蒜苗馅的馄饨、画各种植物的叶子等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在种植,观察、绘画与写作中,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