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

作者: 冉后ID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13:43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到一些学者关于乡绅的研究文论,无一例外都在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乡绅的逐步消亡。旧时代,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出乡绅。这一局面已一去不复返。李里峰博士在《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表明,“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基本线索,乃是国家权力不断向下延伸,乡村社会逐步失去独立和自主……这一过程始于晚清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经过民国历届政权的努力,最终完成于共产党领导的乡村革命。”大的趋势确如李博士所言,不过据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这当中还存在一个分裂与统一的过程。过去,乡绅既是伦理的代表,还是政权的执行人,两项功能合二为一。后来,政权在乡村设置机构、委任职务,乡绅便只剩下伦理代表的身份,政权执行者的角色为乡村机构人员所取代,比如村主任等。这即是分裂,伦理与政权的分裂。再往后,由周边案例的切身感受,外加媒体的卖力宣传,法治逐步浸入人心,相应的宗族观念则日渐淡薄,乡绅的另一职能慢慢也走到了尽头。然而两千年的礼数教化不可能一夜之间涤荡干净,所剩无几但又无伤大雅的规矩框框仍需一位挑头的话事人,在乡绅失却地位之后,这份光荣与责任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政权在乡村的代理人村主任头上。这即是统一,伦理与政权的再次统一。

以上是乡绅消亡的政治原因,以下再来谈谈经济因素。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阐述道,“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文化基础,一向安放在农村,并不安放在都市……一辈士大夫知识分子退到农村做一小地主,而农村文化也因此小数量的经济集中获得营养……若社会厉行按丁授田的制度,那将逼使知识分子不得不游离农村……”知识分子的前瞻力在钱先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试看当下,我们推行的正是按家庭人口分田(按丁授田),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生产单位,一年劳碌,衣食住行之外少有盈余。地主阶层被消灭,小数量的经济集中以供养读书人的基础从此不复存在,而普通农户家里仍然没有多少余粮,于是读书在乡村成了一件相当吃力乃至奢侈之举,被迫无奈,乡绅唯有走出乡村向外诉求。改革开放后,乡民流入城市。乡绅是乡村的人物尖子,他们有一定文化,目光敏锐,春江水暖最先感知,成了头一批融入都市之人,也成了乡村失去的头一批精英人士。

不久前,我们村的最后一位乡绅去世了,而且后继无人,脆弱的宗族伦理也即将崩溃。最要命的是伦理与政权的新一代话事人村主任也纷纷逃离乡村,只挂一个虚名,人却在千里之外的大都市当起了农民工。下一个消亡的也许就是这一切的载体,乡村。

相关文章

  • 乡绅

    从前一直觉得网络上充斥着“妈妈是女人”的论调,虽然很多人指出一些不好的现象,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批判,但是并不关...

  • 做个乡绅

    做个乡绅 在自己那方圆几十里 这几十里的事,都知道,每个事,一层层,一圈圈,剥开讲,有质感 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行...

  • 从前慢,上门做客从天亮睡到天黑

    有一华亭丞,去拜见某乡绅,他在座位上等着,等着等着就在座位上睡着了,乡绅来了后看到客人睡着了,并没有生气。乡绅不忍...

  • 志怪录 丨 梅影

    梅影,栖梧河某乡乡绅之侍女。 距乡十余里,有一田庄,曰明园,乡绅祖庄也。园中遍植嘉木,柯叶茂盛,垂荫满庭。 乡绅之...

  • 什么是乡绅气质

    什么是乡绅气质? 第一,乡绅首先不喜欢现代知识分子。因为家里人都说知识分子是很好的职业,我从小觉得自己成为职业上的...

  • 没落

    —从安仁刘氏庄园看乡绅文化 乡绅,是在中国封建时期内出现的一个特有的阶层,从其称谓“乡间绅士”就可...

  • 昨夜作客乡绅, 礼备 衣新 人俊。 席间欢声笑语, 酒暖 菜丰 诗成。 既得乡绅赏识, 兴致嫁我小女。 渐至成婚当...

  • 回不去的故乡

    今天单位组织听讲座,虽然有部分观点不赞同,但是关于乡绅的消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还是非常认同。 对于“乡绅”二字...

  • 【名家讲座】学习笔记:肯学即进步

    思与诗:农耕文明中的乡愁 ——乡村、乡绅、童年及其他 乡愁何处寻?农耕文明中的乡愁之根在乡村,而乡绅的影子早已糊糊...

  • 我们在哪里—文化絮谈

    1、暴徒对暴徒的制约,持枪国家;2、乡绅对乡绅的维和,共同臣服于帝制之下;3、互联网时代,漂泊流浪的大多数,与尖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l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