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家长做了不少年,做老师的时间就更长了,却浑然不知自己竟一直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和“玩”是对立的,尤其看不得孩子玩心太大。对李大钊的那句名言“学就学个痛快,玩儿就玩儿得彻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皮毛。
慢慢的,我才发现有大量大量的家长跟我一样,从孩子懂事开始就认定一件事,只要孩子贪玩,他必定不爱学习;爱学习的孩子,必定时刻想着学习。
《父母的格局》《学习的格局》的作者黄静洁老师明晰指出——
把“学习与玩”对立起来的家长,主要陷入了两大误区:
1、爱“打时间牌”,这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把全部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必定能成为下一个学霸。而这恰恰是一种无奈、却又想让自己安心的应对方法。
是啊,一味要求、催促、埋怨、指责孩子的家长背后的实质可不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么?
2、主打“无限刷题牌“,这些家长误认为学习就是简单地重复劳动,既然刷题有助提分,那咱们就花钱上补习班,刷刷刷就行了。
这种做法眼下已蔚然成风,越是名气大的学校、越是负责任的家长越迷信、热衷于这样的做法。
可怜的孩子!无力反抗的孩子!
实际上,这两类家长恰恰为孩子们制造了众多的学习问题,导致孩子们过早地陷在“低水平勤奋”的怪圈里,久久不能逃脱。
什么是“低水平勤奋”呢?就好像让孩子在游泳池里学游泳,教练不教正确的游泳姿势,却站在池边一个劲地吆喝孩子快点游,于是孩子不停地划水,结果累瘫了,游泳还没学好。这就是低水平勤奋造成的低效能现象!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这与“低水平勤奋“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埋头苦干,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越学越累,越累越学不好!
要不然咋说“只顾低头拉车,却不知抬头看路”是最傻的吗?
“学习树” 理论告诉你:玩和学是一对姐妹。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学习树“理论,非常形象地把孩子学习的进程比作一棵慢慢长大的小树。
所以,下面的观点绝对会让我们脑洞大开,汗颜于咱们之前因为太“无知”而愈发“无畏”!着实惭愧!!
如果把“玩和学“对立起来,恰恰就是让“树根”无法张开它的触角,去尽情地吸收学习的“材料”和“养料”。这样做就会过早地把孩子的学习“成人化”,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让孩子始终处于分心的状态里。
而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把“玩和学”看作一对姐妹,她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玩不但能促进学习,而它更是一种早期的学习方式,主要能提高孩子早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孩子们通过这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开展感性学习,当这样的体验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学习就会发生质变,慢慢地孩子从感性学习过渡到理性思考和书本学习上。
所以,家长的首要功课不是减少孩子玩的时间,而是要营建“玩中学”的家庭生态,为孩子组织大量的丰富、有趣、有益的玩和游戏,这等于在为孩子输送重要的学习“材料”和“养料”。
请诸位认真咂摸一下“双减”政策为何会落地?太多太多的有识之士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儿们活得太累、太悲催,一致群策群力,从政策层面上“强力”给孩子们松绑,减少孩子们的作业数量、学业压力,让孩子们像孩子,还更多自由空间给孩子们。
当然,“玩中学”很有技术含量,也相当考究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眼界、视野与综合实力,既不能放任孩子随便玩,也不能用功利的目的替代游戏,“玩中学“的关键是教孩子对玩拥有自控力,对学习拥有掌控力,这样到了上学时,孩子便具备一定的自控力了。
我们都熟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就该明白:贪玩不是造成学习差的罪魁祸首。所以,不能动辄就把成绩不好的板子打在孩子身上,让“贪玩”背了锅。
要知道,一味地怪孩子“贪玩“并不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好。学习真的不是死磕时间那么简单 。即使孩子把百分之百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也避免不了会边学边忘。
孩子需要的是高效学习。
高效的学习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和信息组织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知识链”,然后为链条打上一些五颜六色的丝带节,作为我们的记忆烙印。一旦方法对了,孩子自然会变得努力起来。比如:当孩子从听课或阅读中获得了知识,如果不对知识点做梳理和串连,那么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随意地散落在大脑的浅层记忆里,很难被有效地编码、提取和运用,因此当孩子面对这样的一盘散沙时就特别容易泄气。
这也是近些年思维导图越来越受大家青睐的原因,越早培养锻炼孩子们绘制自己学习中的思维导图(知识树)孩子就越早能学得轻松。
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追成绩,而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上。比如,养成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就能有效阻断“遗忘曲线”;同时,更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学习的策略。比如,记忆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时间的管理等等。
要不,为啥提倡终身学习?为啥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呢?
总之,当孩子还不会游泳前,先不要急于提速;当孩子学会游泳后,尽早教他正确的提速方法,也就是学习的策略和技巧。如果一味逼着孩子“低水平勤奋“,结果就是不断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逼他走上厌学的道路。
所以才会说,教育是个超级复杂的问题,不能太想当然的打着“爱的旗号”结果却“行着害的事实”。Ycy389--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