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林清玄的佛缘佛心

林清玄的佛缘佛心

作者: 左手梦圆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9:56 被阅读82次

        我一直都觉得,林清玄这个名字很有佛缘,林清玄这位

    作家很有佛心。

    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树木森林情有独钟,怀有特别深厚的崇拜感情。当时,婆罗门就对修行制订了“梵志期、居家期、住林期、比丘期”四个阶段。在“住林期”,修行者隐居森林,在树下勤修禅定,开始苦行,以达到“悟道”的目的。释迦牟尼35岁成道时,正是在一棵名叫毕钵罗的树下悟道修成正果的。后人为纪念释迦牟尼,而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可见,树木森林对佛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教讲求“清”字,清静、清净、清澈、清明、清凉、清欢。通过努力的修行,学会在喧嚣嘈杂的环境内,找到内心的清静;在滚滚红尘中,保持内心的清净;在污水浊流里,拥有内心的清澈;在迷蒙不清的世态前,坚守内心的清明;在浮躁郁闷的时候,寻到内心的清凉;在劳顿烦恼的人世间,体味内心的清欢,达到“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的境界。

    佛法探求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相。而人生宇宙的现象非常复杂,其道理不容易被了解和认识,所以,解释它的佛法自然也就显得繁复和高深。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群经之首《易经》一样,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佛法当然有其玄奥的理由。难怪林语堂说:“似孔子哲学只有德行上的哲理,而佛教却含有逻辑的方法,含有玄学,更含有知识论。”林清玄本人也借用佛的话说:“世上有四件事是人不可思议的,众生的生死不可思议;世界的生成及始终不可思议;龙的意念不可思议;佛的清净境界不可思议。”

    而从小就立志当作家的林清玄,在得遍岛内所有重要文学奖的首奖之后,1988年,便隐居大溪与莺歌乡间,潜心佛教文学创作。一年后,因思及众生的苦难未能解脱,他从大溪山上搬回台北,并开始在“菩提园佛化生活艺术中心”演讲。希望人人都拥有清净、快乐、幸福、圆满的人生。林清玄在演讲的同时,笔耕不辍,最多的时候曾同时为十八个专栏写稿。菩提系列作品共十册,总销售量超过五百版,打破出版纪录,被中国时报评为“四十年来台湾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书”,他以散文这种体例把佛教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佛教成就了林清玄,林清玄弘扬了佛法。这就是林清玄的佛教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清玄的佛缘佛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m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