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3年初,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并注册微信后,就开启了手机阅读与写作的模式。
不知不觉中,已使用微信七年多,这在生命的里程中可能是很短的时间,但却是我离开学校后阅读量最大的一段时间。
上世纪九五年从学校毕业后,于九六年初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人住单身宿舍,晚上还是会经常看书的。那时候,住的单位宿舍肯定不会有电视看。所以,业余时间除了和室友聊天逛街,再就是只能看书来打发时间了。
五年的单身生活结束后,两千年结婚不长时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有幸考上了我们国网公司内部的职工大学,三年的脱产学习自然是与书本朝夕相伴。再然后,大学毕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独立照顾孩子。因此,从二零零三年开始,生活中便没有了读书时间,这一间断就是十年。期间,除了与孩子有关的书籍,几乎没有捧过自己想读的书。
时代的发展,使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不用说太久,三十年前肯定不会想到,“电子书”会成为人们阅读的手中书,而且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阅读方式。
迄今为止,我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名著,但不能说我没读过书。对文字敏感的我,即使阅读微刊文,只要是喜欢的内容,都会一字一句的认真看,而不会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这几年,阅读的积累促就了我写作的习惯。平常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情感方面的事情,喜欢落于笔端形成短文。看到我文章的人,有许多误以为我读过很多书,当有人问我时,我会很坦然地告诉他们,我真的没有读过名著经典。
我认为,只要用心阅读,即使微刊文一样能富足心灵,不是说只有名著和唐诗宋词才能熏陶人。也许,我骨子里就没有学习古典的能力,即使读过的诗词脑海中都没有留下记忆,所以在我的拙文里很少出现诗词的引用。
对于天赋这件事,应该也是各有不同,随着自己的天性,写自己擅长的领域就好。
七年的时间,养成了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如果有几天很忙,没有时间阅读文章,心里必定会产生失落感,仿佛缺少了什么而心中怅然。在以后的生活中,阅读与写作必定是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我手写吾心,文字伴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