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生涯》这本书是法国作家萨特的自传。在这部自传里,作者独辟蹊径,不以叙述悲欢离合、时运兴衰的经历取胜,而把笔墨集中在自身内心的追求和心迹的剖白上,多层次地抒写自己潜在的心声。
该书发表后,法国以至整个西方文坛反响热烈,很快被译成各种文字(包括苏联的俄译本)。诺贝尔奖金的决策者们以为萨特经历了十余年坎坷的社会活动家生涯之后回到了纯文学的领域,为了表彰他的成就,决定向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出乎人们的意料,萨特谢绝了这项世界性的最高荣誉。因为这项荣誉不符合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资产阶级营垒的叛逆者,他在皈依、觉醒、解脱之后,决不肯再回到资产阶级营垒。这在他的自传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我成为背叛者,并坚持背叛”;“我来到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账”。
他不屑跻身于“荣誉席”之列,对他,“过去没有作用”,而“未来吸引着”他。他的这部自传以其独具匠心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法国以及整个西方文坛产生了热烈反响,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瑞典皇家学院在颁奖词中称,“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幼年丧父,由于母亲没有收入来源,所以母子俩人不得不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外祖父的父亲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是萨特的外祖父,还有一个儿子是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父亲,一门出现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都成名成家,是不是堪称“文化豪门”?
萨特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家,对萨特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萨特的精神导师。他为小萨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在人文氛围浓厚的环境里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所以,萨特说:“我实际上是一件文化家产。文化浸透了我,我以文化的光辉反射着家庭,如同傍晚池塘反射着白日的炎热。”
他对写作是如此狂热,总是奋笔疾书,写得手腕发酸,后来由于学校功课很多,他渐渐地失去了写作的欲望。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他把纯文学作为自己的信仰,追求做一个救世的文人。30岁的时候,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恶心》,被认为是他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发端之作。
虽然写这部自传的时候,萨特已经50岁左右了,但这本书只记录了他11岁以前的生活。可见,萨特认为,家庭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部自传,萨特非常慎重,几经修改,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出版历经10年时间,力求为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萨特。书中那种细致入微的内心剖白,那种深刻理性的自我批判,那种破茧而出的思想蜕变,读来都会令人震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