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站在人生三十岁的临界点上,我想我可以回顾我的青年时代了。我将进入大学作为青年岁月的开端。那一年是2000年,我正好二十周岁。那一年,我第一次离家出远门。那一年,我第一次来到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千年古都北京。那一年,我第一次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继而是深深的失望。无论是在电视上看过千百遍的天安门,还是曾经在中学时代憧憬无数次的大学,都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或许,现实与梦想相比,总是要令人失望的吧。
但即便如此,我那时仍是“做着好梦的青年”。对学校的失望,直接导致了我厌学情绪,我考试了逃课的日子,其实逃课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场游戏,但不管学生多么的精明,最后的赢家都是老师。挂科就是游戏失败的结果。我并不为挂科而后悔,更不为逃课而懊悔。对我来说,那只是一场游戏而已。挂科后补考,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种苦恼,但正是在这场游戏中,我洞悉了大学教育的荒诞本质。
大学的贬值大概就是从我们这届学生开始的,谁让我们赶上了百年一遇的“世纪之交”呢?中国大学的扩展,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后只有自谋职业,我们第一批“80后”大学生,刚刚赶上“毕业即失业”的时代浪潮。由此,我这一届大学生,有幸成为第一批“80后”北漂。大学毕业后,我真的曾经后悔书读的太少了。但不是学校指定的教科书,而是到图书馆借的课外书。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大学时确实读到一些好书,这些书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的思想。虽然我觉得在大学课堂上并没学到什么,说实话,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旷课。但是还要感谢大学对我生命的改变。我认为中国大学,现在我不清楚,至少在我上大学的那会儿,文学教育相当的无聊。与高中时的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多写几篇论文罢了。而我们恰好赶上了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于是网上大量的各类文章,足以让我们以“拼贴”的方式,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
二、
我承认,我在大学时“混”过来的,但因为多看了几本书,多记住一些人名,也就没有完全虚度。而最主要的是,在写毕业论文期间,我迷恋上了国家图书馆里如恒河沙数的书籍。于是大学毕业之后,我就一头扎了进去,如饥似渴的狂饮之水。我的学习生活,于是我开始长达六年的文字生涯。我曾在2004年写过一些小篇什,但都属于不成熟的练笔,而直到这一年,我才真正写过一些自己看来像样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上午图书馆,下午招聘会的双重生活。我最终决定,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馆之中,走读书和写作的文艺道路。下决心并不容易,而要去做就更加的困难。但追求理想,本身就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尤其在我们这个商品拜物教盛行,一切都以金钱利益衡量的物质主义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搞文学创作,还是追求精神理想,都是不合时宜的。在一些循规蹈矩的人看来,是近乎疯狂的。而在另一些务实的人看来,则是不切实际,并且可笑的。其实搞文学创作和追求精神理想,并不是这个时代被人嘲笑的原因。而根本在于两者都不与金钱利益相关。有人曾劝我写一些迎合市场的畅销类图书,就是玄幻、武侠来的通俗大众读物。说实话,我并不排斥这类通俗文学作品,也不是不会写。但我知道,一个作家一旦选择了为市场写作,他就难以回头了。这也是我拒绝那些善意的劝告“先赚够了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原因。
搞文学艺术创作的,未必都是艺术家。而真正要成为艺术家,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和名利的诱惑。古今中外的所有真正艺术家,莫不如是。我觉得所谓的“北漂”,都是一些流浪“艺术家”,他们或写诗歌写小说,或搞音乐搞绘画,至少是为了坚持艺术理想,而自愿过一种“无家可归”的漂泊生活。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从文化上来讲,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十多所国内一流高校;大批文人学者作家的云集;使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文化之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北漂”艺术家,对于北京文化的特殊意义。他们构成了北京真正区别于其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法国的巴黎,才能和北京相提并论。或许,我这样说还为时尚早,那么,就请我们拭目以待吧。
三、
不记得在网上写东西的确切时间了,最早进入一个网络社区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虽然在21世纪初的前两年,博客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但那个交友社区的个人主页,却具备了博客的所有功能。甚至有和QQ一样的聊天工具和分门别类的论坛。就这样,我结识了最初的一批网友,那时大家对写文章很有热情,回复别人的帖子,也非常认真。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大家写和看的不是文字,而是寂寞。每个人写出自己的心情和寂寞,拿出来彼此分享。那种毫无顾忌的真实,只是因为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识而已吧。那时每个人都是既亲切又陌生的。后来出现了网友聚会,再后来出现了特定的小群体。于是最初那种彼此间的神秘感消失了,看帖和回复的热心也渐渐的淡去了。我开始并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不再来了,尽管很多朋友都非常想念他们,经常给他们留言。而直到有一天,我决定离开这个交友社区,我才真正明白,网络最终是为现实服务的。每个人都要在网络上,找到自己与现实人生的结合点。
为了增加人气,我曾努力的写文章,发在自己的个人主页和论坛上,这对我的文学创作,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当我决定离开这个社区后,开始去一些专门的文学论坛。最早是西陆社区,后来是萌芽、红袖、故乡和左岸。大概我是去了晚一点,这些网站在我去“混”的时候,已经不怎么热闹了。但是还有一些真正写文章和看帖子的人在。后来,“众声喧哗”的那种杂语状态不见了。一些具有相同观念和倾向的人,占据了主导话语权。而那些具有不同兴趣的人,就渐渐的离开了。
如今,中国最后仅余的几个所谓“纯文学”论坛,基本都被一些具有特定观念的小群体所占据,网络文学,终于发展成为网络上的文学。各个大型的文学网站,几乎构成了现今中国文学的地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迎合消费大众的玄幻、武侠、言情、穿越等小说,已经取代前几年的“青春文学”,成为网络阅读的热点。但这一状况能持续多久,现在似乎还很难定论。几乎任何时代,通俗文学都比严肃文学读者多,不止现在,古代的明清、近代的民国,皆是如此。只不过文学史对其的记载,往往一笔带过而已。
大约是在2004年底,偶然在网络上浏览,突然看到“北大中文论坛”。当时觉得很惊讶,自己寻找多年的理想文学论坛,原来在这里。心中顿时生出相见恨晚之意,从此结束那种游荡于各个文学论坛的日子,开始在这块网络精神家园扎根。北大中文论坛的会员虽然不是特别多,但却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时常看到现今一些仍然活跃于论坛上的网友,是七、八年前注册的。有些文学论坛的吸引力是暂时的,而北大中文论坛却是持久的。
究其原因,北大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其他大学无可比拟的。而论坛一直坚持与任何商业利益无关的纯学术方向,也是众多网友将其视为精神家园的重要原因。一个论坛的人气不断增长,是因为真正有值得人们阅读的东西。自从一些文学网站采取收费阅读开始,一些资源的免费共享就开始受到限制。我一直认为,这是网络发展的一种退化现象,原来自由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今被商业利益操纵,是一种相当可悲的事情。北大中文论坛融理论学术与文艺创作于一体,具有全面丰富的大量文学资源,聚集了国内外一大批学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注册会员已经达到三十多万,而且每天都有很多新人慕名加入。
四、
我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不断和论坛上的新老朋友们交流,互相学习和分享彼此的作品以及思想,对自己的创作道路,越来越明确。而与以前在各种文学论坛游荡不同,这些年来,通过一些小说作者们交流和理解的日益加深,我不再感觉到在创作上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努力。那就是在这样一个主流文坛日益腐朽没落,网络文学逐渐娱乐化的今天,重新振兴中国的严肃文学。
经过2007年几乎一年的酝酿和积累,2008年10月,由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十位作者的二十八篇小说,终于结集出版。这标志着我们所倡导的“新千年文学”,终于正式的诞生。作为21世纪中国第一个文学思潮,新千年文学在发展初期,其本身的创作和理论探索,还是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年底,我们五位作者,在浙江宁波的三所高校演讲,拉开了新千年“文学长征”的序幕。令我们意象不到的是,青年大学生们已经不再迷恋80后青春文学,对先进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很失望,希望一种新的文学,能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渴望和人生困惑的解答。
这促使我们在演讲之后,重新思考“新千年文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其实现今流行的所谓畅销书。大多都是媒体炒作的结果,有些人购书完全是因为广告宣传的效应,而那些书买到手后,未必真有读者需要的内容。而大部分出版商和图书公司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彷佛越通俗,越大众的文学,读者就越多。
但实质上,很多青年现在正需要的是一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启迪的文学。因为他们正在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主义极度膨胀、价值信仰极度空虚无、精神理想极度贫困的世界黑夜时代。而那些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各种通俗畅销小说,在带给人暂时的感官愉悦和情感满足之后,并不能解答当今世界社会和精神危机的各种问题。这些作品无疑是一种新的精神鸦片,让人阅读之后精神麻木迟钝,以幻想的方式来逃避人生的各种痛苦和责任。与那些让人沉迷其中的虚拟网络游戏,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五、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思想精神和娱乐消遣的两面性,前者在古代的作用是“文以载道”,在现代是“思想启蒙”。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他弃医从文的经历,说明了五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批判国民劣根性,塑造健康国民精神,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曾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启蒙”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文革”的出现,说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目标,还远远的没有达到。现代性启蒙和现代化建设,在中国都是未竟的事业。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启蒙的话语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都被重新提起。而如今,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体育都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城市,已经具有了“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我们今天是否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
我和新千年文学同人们的回答是肯定的。2008年之后。新千年文学的集体创作方向,开始向“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文学”方向发展。应该说,这个方向的提出,是我们的文学创作,自觉对现实历史人生介入的结果。在我们看来,文学不应该只是娱乐消遣的文字产品,更应该是启蒙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文字载体。而作家应该是为理想而呐喊的“精神界战士”。
自从2007年,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改革到今天,已经整整过了三年。现在回想起来,我现在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而这三年,正是“新千年文学”由最初的网络萌芽,到如今的纸媒出版,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今年的四月中旬,我们的第二本小说集《生命的沉思——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精选》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是出版发行,标志着新千年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我们的自费出版的第一本书,并没有在书店出售过,因此影响仅及熟悉我的一些朋友和文学爱好者,并未进入大众读者的视野之中。而今年的这本书,将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当当网”上出售,从而正式在广大文学读者面前亮相。并宣告“新年前文学”,将以继承“新文化”运动启蒙文学的方式,带动中国文化在新千年的伟大复兴。
我知道,新千年文学尽管经过三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实绩,但要走的路还相当漫长。新千年“文学长征”,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继续走下去。2010年,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回顾过去十年的青春岁月,虽然留下太多的无奈和遗憾,但对于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却没有一丝的后悔。我相信,文学创作,将会成为我一生的事业。
六、
我的青年时代,是在人类文明又一个千年的最初十年中度过的。我曾迷茫、困惑、绝望过,但我终究走过了这个历程。这一路,往事随风而逝,难觅踪迹。而唯有一行行文字,留存至今,以此见证我的青年时代没有虚度。而这,就是我的文字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