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个词一直以来,在我心里就是沉重的,因为有剧痛尘封在心里,不曾有勇气揭开。我是个健忘的人,对于过去,过去了就不愿再记起,也落得简单轻松,但突然,我发现脑海中父亲的样子也越来越模糊,关于父亲的点滴竟逐渐难以追忆,我有点害怕,我可以把什么都忘了,但不能让记忆中的父亲淡去,父爱无从报答,只有铭刻心中,并将之传承。
小时候我管我父亲叫爹爹,我的爹爹是名石匠,我大伯是个屠夫,我小叔是个用竹子编制农用品的师傅,我还是比较佩服我爷爷对他儿子们的职业规划的。对于我爹的石匠工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套雕刻用的工具,感觉很高档的,特别是用钝后的打磨,开火、拉风箱、锤炼、过水,一套过来就是觉得很帅气,还有就是他有副平视镜,是在凿东西时挡石灰用的,我也特别喜欢,也是心目中很有档次的东西。作为石匠,我爹主要雕刻墓碑,但同时他能砌坎子、打地基、烧石灰、烧砖、凿喂猪的石槽子、锻炼用的石笋、打爆破眼炸石头等等,现在想来好像跟石头有关的他无所不能。我爹也是半个草药师,家里一般疾病,都能对症下药,然后在山上挖点草药熬水喝了就能搞定,这也是我当时最想学的一个技能。当然了,我爹更是典型的一个农民,对于一个农民需要的技能他都能娴熟,对于农村需要用的所有东西至少都会做会弄点,基本上是可以自力更生吧。凭借踏实的务农和一技之能的副业,那时我们家的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也是我对于往事的最愿意回忆起最温馨的一段时光。
爹爹不喜欢说话,这点我好像继承了他,然而他喜欢给我讲故事,记忆中一般都是天黑后的晚上,要不是在大厅摘落花生的时候,要不是在床上或在屋外乘凉给他煽蒲扇的时候,反正就是劳动时候的奖励,好像没有只是纯粹给我讲故事的时候,那时就着煤油灯光或者淡淡的月光,讲着穷小子勤奋学习最终考取状元成为驸马的故事,夜色朦胧,很让人遐想。可是我怎么想也再也记不起他讲故事时的面孔和语气了。
我小时候就就很懒,三毛吗,我们家三兄妹,我哥是老大,我妈生下我姐十年后才生下我,惯纵也就难免了,然而爹爹又是希望我能成才的,所以每次干活的时候都带着我,想磨练我,然而我干不了几下就受不了那个辛苦,就会耍赖罢工,爹爹终究不忍,就随我偷懒,自己默默干去了。让我少吃了许多同龄人吃的苦。不过爹爹也并不是一味的对我娇惯,就像他给我讲的故事一样,他希望我这个农村穷小子能通过读书找到出路,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也是时隔十年后再把我生下来的一个寄托。不过在学习上,他除了给我讲励志故事外,就只有一句话:不好好学就随我干农活去。所以其实不是聪颖的我,虽然很少名列前茅,但一直都不敢落后,如果再能继承他勤劳的品性,现在的我可能会有出息些。
朱自清的父亲留给他的是月台边蹒跚的背影,我对爹爹印象最深的是在田埂边的离别,那时我刚读完初二,我姐嫁到了城里,爹爹私下悄悄想尽了办法让姐姐把我弄到了城里的十四中去上初三,准备中考。走的那一天清晨,爹爹早早就下到家门前的田里放水拔草去了,那田隔家门口就一条小马路,是梯田一样的,所以比马路矮了一条坎子,其实具体场景我并不是很清晰,当时觉得他也没有要送我的意思,我往下望了一眼他弯身忙碌的背影,就准备转身走了,但是突然他抬起身子,叫住了我,叫我下到他忙活的田边。他走了过来,没有上田埂,站在田里洗了下手,笨拙的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钱,递给了我,我有些迟疑,他从来都没给过钱给我(因为他也不管钱),他见我没动,就把钱塞到了我裤兜里,说了句到了城里好好学,钱节约点花。然后就转身去到他干活的地方去继续干活了。
没想到的是,这田埂上的离别竟成了诀别,就在我转到城里读书的第一学期,爹爹在替别人烧砖窑时二氧化碳中毒离我们而去。那双稍有颤抖的手,饱含期望的眼神,和皱巴的十块钱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也成了我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伤痛。
网友评论